《他在江湖里,温润如玉》中篇
在早些年,有两个人曾经决定了大陆沉浮。人族权七,妖族妖虚。
多年以后,这世界上的许多人都见过这样的两个人,一青年一小孩,青年英俊爽朗一袭青衫长袍,头发上别着一支木簪,腰间系着一个朱红色酒葫芦。小孩虽然剃着光头带着佛珠,但是手里总拿着一根鸡腿在啃,满手满脸的油渍。大人是权七,小孩是被张天师以性命为代价度化的妖虚。
妖虚现在叫做小光头,是权七取的名字。当小光头长大一些,见过很多如李太白、王昌龄之类听上去就像是风流潇洒人物的名字后,差点跟权七拼命,这就是通读天下道藏,不知被多少读书人尊称为权师取的名字。权七拗不过耍性子的小光头,略一思量,正色道,小秃子怎么样?说完,不顾张牙舞爪的小光头,自顾自向前走去。
小光头诞生那一刻,权七就取好了名字,不是小光头,而是一陵。其中一字取自《易经》中的“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陵字取自陵叔的名字张道陵。权七还是喜欢叫一陵小光头,因为一陵是已覆灭妖族的王,是遁出大道天衍的异数,一陵的出生意味着张天师的陨落。而小光头就没有那么多惊世骇俗的身份了,小光头不是任何人,只是他权七的弟子。
大周复国后,在秦洛和孙秉臣的联合推动下,举国兴办太学。新任天子发布诏令,即日起,为教化我大周万千子民,使寒门士子不鲜。我大周设太学,凡我大周年满七岁之孩童,须入太学读书,为期三年,免束脩。此令不从者,罚三贯钱,拘役十五天。
诏令发布后,孙秉臣以内阁首辅之身监察各地太学建造之事。而秦洛,一直不得而见,似乎就此从大周文武百官的世界中消失了。
琅琊郡琅琊县位于大周东部,以风景宜人,士子如林著称。
县里面的太学机构叫做观海书院,书院里有位女教书先生,一身学问连同容貌都跟天上的星星月亮一样好看,所有人都叫她洛先生。书院里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县丞大人,甚至是郡里面更大的官员巡查至此,都对这位看起来满脸笑容、平易近人的洛先生毕恭毕敬,连说话声音都不敢抬高一点,完全没有平时的威风八面。
女教书先生正是秦洛,曾经大秦帝国的君主,权七的姐姐。
这天天气正热,洛先生正在书院大堂看书,微风不燥,只是阳光稍稍有些刺眼了。有个小书童突然走过来慌张地说,洛先生,我刚才在门口树下乘凉,门口有个大人来找一个‘美貌若天仙下凡,身段玲珑柔若无骨,才智超绝古今无双的教书先生’,我一听,就只道是来找洛先生的,肯定又是您的仰慕者。对了,那大人还带了一个一直在啃鸡腿的小和尚,我看那大人长得跟洛先生一般好看,就是那小和尚实在可恶,出家人怎么还能吃肉呢,洛先生要见吗?
洛先生还未答话,院子里就凭空出现两个人,正是小书童口中来找洛先生的两人。只见那小和尚狠狠咬下一口鸡腿肉,一脸凶恶相对小书童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个小屁孩懂什么?洛先生不说话,小书童也不敢还嘴,只觉得那小光头不讲道理还嘴硬,实在可恶。
下一刻,小书童和小光头都目瞪口呆,原来洛先生一个掠身,瞬间到青年身边,一巴掌拍下去,原本还是满脸春风笑意的权七直接被拍到墙上然后掉在地上惹上一身尘土。小书童揉了揉眼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日里温柔和善的洛先生怎的今日如此暴力。小光头也是满脸疑惑,这一路走来,总有些不长眼的江湖人恶意逗弄他这个酒肉小和尚,都被师父在说理无果后,一巴掌给拍飞了。怎么今个轮到师父被拍了。
接下来一幕,更是让权七在小光头心中形象大跌。
只见权七迅速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擦干净手后,笑着对秦洛说,姐,手拍疼了没,我给你揉揉?
秦洛突然哭出声来,呜咽说道,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呜呜呜。
权七看着这个曾经在洛阳城被破,大秦灭国时都未曾落泪的姐姐,一把紧紧抱住,轻声说,我还活着,以后都不会走了。
小书童心里想着,怪不得洛先生拒绝了那么多的郎才俊彦,原来是已经有了心上人了呀。
雾隐山自从张道长当年来过以后,大周朝新建这两年来,考上秀才甚至是中了举人的青年才俊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来。如今的雾隐山可不是当年那个声名不显的小山头了,经过雾隐村出身的一些官员有意无意的宣传,隔三差五就有几位文人骚客来此观景写诗,甚至吸引来不少淡泊雅士隐居于此。村里面崔老板的儿子把自家小商铺扩大了一倍,新添置了好些笔墨纸砚,因为总有些灵感突发的文人要大肆泼墨。
那所张道长曾在此讲学的学堂也重建了,如今已是红墙黛瓦的六间砖房,看上去有些书院的严肃氛围。学堂大门还挂起了一块牌匾,上书‘雾隐学堂’四字,不过这四字是写在纸上后来贴在牌匾上的,而且四个字上没有任何金粉修饰,仅是红纸黑字而已。字是张道长当年亲笔,匾是老村长提议家家户户凑钱买的,也算是给张道长和这座学堂添几分光彩。只是挂上这块匾后,学堂里面读书的孩子们似乎都机灵了许多。
至于那几间新建学堂,则完全是村里面走出去的达官显贵出资建造的。这些人每次来村里祭祖都会被老王头冷嘲热讽,呦,现在可是真出息了,几年不回一趟村里,怎么着,在外边花天酒地惯了都忘了当年是谁教你们读书写字的了?如今一个个穿金戴银的,看着冬天的时候在那三间透风茅屋里读书冻的瑟瑟发抖的小辈就没点想法?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士子情怀都被你们丢到脑袋后面去了?
被训的人大都没有丝毫怨言,无论官身多高,财富多厚,都是行弟子礼,恭恭敬敬地叫一声王老先生。而且挨训完之后,还是有钱掏钱,有书捐书。没钱没书的还少不了老王头一顿骂,出去这么多年了,读书都读狗身上去了?变通懂吗?人情世故懂吗?我就算了,张道长当年教你们的东西都又还给他了吗?
原本老王头也是温和的人,不过张道长在村里讲学,也是用极温和的方式,连他的儿子王渊也是温和的授课。老王头曾私下和张道长思量过,若都是些温和的先生,学生虽守礼恭谦,但怕是会有几分软弱,为了确保读书人的不卑不亢,老王头故意变得严厉刚烈起来。只是这事从未跟其他人提起过,村里人也只当是王老秀才教了一辈子书,到老难免会有些不耐烦的暴脾气,也都见怪不怪。
这天清晨,老王头正着带一帮还在流鼻涕的孩子读书认字,学堂门口突然出现了一行三人,正是权七、秦洛以及小光头。怕惊扰到还在读书的孩子们,三人也不语言,就坐在学堂院子里的石凳上,安静地等老王头上完课。
不等老王头结束,学堂门口又是款款走来一人,王渊。
权七起身作揖,好久未见了,王先生好。
王渊拱手回礼,笑着说,先生二字我可担不起,小七你的先生这天下之大也只有张道长一人可以担之任之了。
不等权七答话,身后老王头洪亮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怎么,小七叫我一身先生还掉了自己身份?
权七见了这个小时候亦师亦友,可以说是忘年交的老秀才,觉得很开心,便顺着老秀才心意,拱手作揖,恭敬道,小王先生在跟小七说笑呢,王老先生好。
雾隐村这一大一小两个王先生,可以算是雾隐村几十年来好几代人的授业恩师了。尤其是小王先生,在张道长手下读过几年书,中了举人还能不去追那功名利禄,而选择在村里教书,一直被村里面人打心眼里地佩服。村里好些孩子都听过家里大人的叮嘱,在学堂里可得听小王先生的话,小王先生脾性温和,收一收你的野性子,我若是听说你在学堂惹得小王先生不高兴了,我非得揍死你。
权七第一次下山游历归来时,就曾经问过张道长,自己在山下人间游历五六年,见过许多读书人,怎得都没有小王先生身上的气质正?不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阅人无数吗?
张道长说起王渊,也是一脸欣慰。他跟权七说,王渊放弃游历人世繁华而选择偏安一隅在雾隐学堂教书,这并不是说王渊成不了气候,只是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同,读万卷书也好,行万里路也罢,最主要的还是磨砺心性。王渊这孩子身上虽有圣人气象,悟性自足,但还是受限于我的迂腐无为,若是由我那子沐师弟陪同王渊讨论学术,不肖几年,等王渊‘中’的学说体系构建起来,可是不亚于‘仁’‘礼’的。
张道长的眼光确实不错,以权七如今的实力和眼界,一眼就看出写下‘所谓中者,乃气禀之得中,与刚善刚恶、柔善柔恶者为五性,而属乎五行,初未尝以是为太极也’的王渊一身气数巍巍然如万丈大瀑,训极为中,已是俱全圣人气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