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队伍的整饬工作
历时一个月,对牙齿进行了一次大的整顿:拔掉智齿一颗,根管治疗臼齿一颗,补臼齿8颗。绝对是一个大工程,也大大提高了我对保护牙齿的重视程度。
起初去人民医院治疗牙敏感,医生粗粗检查一下:问题不大,回去好好刷牙,换个进口的牙膏就成。
然而,对冷热酸甜的敏感越来越重,让我医生的结论越来越怀疑;老妈说她的牙医很好,我也趁机检查一下我的牙敏感。
医生看到我的第一眼,说:牙齿很白,还行。可是无影灯下检了一遍,情况却很不乐观了:除了装点阳光笑容的切齿很健康,臼齿的蛀牙程度已经不得不“刮骨疗伤”了。本来轻轻松松以为自己是来陪跑的,谁成想却成了治疗的主要对象。
没来得及心理建设,就躺在了治疗椅上,接受第一颗蛀牙的根管治疗。蛀虫很狡猾,在牙冠上挖一个洞,偷偷跑进去吃掉了鲜美的牙髓(估计蛀虫的味觉体验很像我们喜欢的敲骨吸髓[捂脸])。一颗牙表面上看好好的,里面已经不成样子了。医生耐心地打洞、挖髓、拔神经、填充、戴牙冠,我也耐下性子一步步配合;虽然一遍遍告诉自己要放松,可是舌头总是下意识地去舔,尤其磨掉蛀蚀的部分时,口腔的异物感,意念总是不能掌控自己的舌头;双手也会不自觉地紧紧相握,似乎要把自己的手挤出水来;整个身体也很紧绷,要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放松,才能意识到自己有多用力。也许,这就是千万年与自然抗争的基因记忆,一旦我们的身体遇到攻击,求生的意志就会唤醒每个细胞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改变了自己用右边牙齿嚼东西的习惯,慢条斯理地用左边牙齿吃饭,速度放慢很多,突然觉得食物更有质感,可以慢慢地为身体提供满足感;也不会像以往风卷残云式的吃法那样多吃好多不必要的食物。左边吃饭还可以平衡咬肌,让脸部更加对称;这么哄着自己,已经把左边牙齿咀嚼由开始的有意识行为变成无意识行为了。
几颗有洞洞的牙齿,医生果断地磨去蛀掉的部分,迅速地填补、抛光打磨,又让它们再次上岗了;就像平常团队里技能不够的几位,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培训和重新赋能。
右边的智齿已经没有治疗的价值了,它的存在还有蛀掉其他牙齿的潜在风险,综合评估下来只能舍弃;这也是我这张臭皮囊舍弃的第一个零件。“拔掉智齿可以改变下颌线,让有棱角的脸型变得好看。”医生也笑了,夸奖我说:“你倒很乐观。”人到中年,已经深深理解“得到”和“失去”,来就鼓掌欢迎,去就拥抱欢送,没有什么事物是我们生命里的不可或缺。我们的痛苦烦忧大多都是情绪的产物,是心底深深的执念作祟,去掉我执,人也会活得轻松。
因为没有姚晨那样的大嘴,年轻的牙根不肯离开温暖的怀抱,智齿拔起来非常辛苦。医生换了好几种方式来尽量减少伤害,嘴巴张得太久,口腔的肌肉已经累到发酸了,我口齿不清地说:“医生,我想休息一下。”可是牙齿已经拔高了,没有空间可以活动牙床了,只好作罢。我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想想开心的事情;直到护士小姐说:“好了!”我才真正放松下来了。
医生清洗了牙齿给我看了一眼,我默默地跟它say goodbye,一颗根部完好、牙冠布满腐蚀痕迹的牙齿,提醒着我:即使上天给了你金刚不坏之躯,也要珍惜着用。
长期以来,一直以“工作狂”为傲,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工作上,回家还要做家务、辅导娃,每天留给自己的睡眠不足6小时,曾经以为自己精力旺盛,可以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曾经以为活得充实,没有闲情逸致伤春悲秋……可是身体知道答案,那些超负荷的付出,往往让我们的抵抗力下降,小小的蛀虫轻而易举地就攻入了我们的铮铮铁骨。
真正的生活智慧,是细水长流。把生活安排得张弛有度,让习惯减少过度的计划,让擅用资源减少铺张浪费,让爱自己成为首要的原则,再由近及远。
感谢医生的温柔手,让我没有心理负担[拥抱];感谢这一次的经历,让我的世界又完整了一部分[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