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烦,咋办
一、事件:
孩子回家后向妈妈倾诉——
1.吐槽班主任:
班上一个人犯了错,凭啥全班人都得挨罚!
心里很烦,不想上学了。
2.吐槽体育老师:
体育课上被体育老师冠之“娘炮”,心里很委屈,很烦。
3.吐槽同桌:
换了个新同桌,总是被同桌和周围人欺负,喊自己“娘炮”外号。
心里很生气,很烦。不想去学校。
面对孩子的吐槽和持续的坏心情,妈妈担心、焦虑,因而连线求助。
二、连线指导:
1.调整认知
(1)孩子愿意跟父母谈,比谈什么更重要。
(2)孩子遇事主动跟父母倾诉,是亲子关系良好的表现。
(3)一切以孩子的感受为准,不过度关注。
2.明确目标
(1)亲子沟通忌“五过”
(过度担忧;过度承担;过度背负;过分认同;过多评价)
(2)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空间
(3)掌握适度原则,过犹不及
3.问题解决
面对孩子的吐槽和倾诉,父母要做到:
(1)不打断
(2)不点评
(3)适时引导
(4)及时干预
三、案例分析,诠释“及时引导”
1.案例呈现:
八岁女孩儿,在学校乖乖女,在家里凶巴巴。对家人容易有情绪,经常发脾气。妈妈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引导。
2.导师对孩子的引导:
(1)抽丝剥茧,点点深入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正向肯定,积极鼓励
3.导师对妈妈的引导:
(1)肢体语言先行
(2)客观描述+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
(3)对孩子提出要求:
可以生气,但要好好跟妈妈说话。
四、总结升华
很多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处理好事情,害怕孩子自己处理事情会出错,会吃亏上当,会委屈自己,所以父母喜欢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干涉孩子对生活的判断和选择,他们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少走弯路,从源头避免错误的发生。
但是这样做是错误的。
这样做会让孩子缺少自信,压力变大,做事畏首畏尾并苛求完美。让孩子处处被动。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生活。
父母应把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爱孩子。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做自己。
如果只让孩子听从父母的意愿,孩子就会成为父母的附属品,逐渐迷失自己。
父母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改变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这样才能培养独立的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纪琼有话说》
五、有感而发
有远见的父母,都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教育孩子的高手。而高手通常会戒掉自己的情绪,戒掉无谓的唠叨,戒掉习惯性批评。情绪稳定,耐心倾听,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
教导孩子时,多一些耐心倾听,少一些无意义的唠叨;多一点发自内心的赞许,少一点口不择言的评价,才能让孩子成长得越来越阳光自信。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和否定,只会让孩子失去努力向上的信心,变得越来越自卑。父母永远不要用“刀子嘴”当作自己口不择言的借口,当语言说出口的那一刻,心里的伤口就已经形成,即便伤口愈合了,也会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疤。
线上读书会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