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投资,金融,财经,财富之路

入门金融的相关基础知识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27人  Kince_X

什么是金融?

简而言之:金融就是货币资金融通。

学习金融知识有什么作用?

(1)金融学所研究的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金融知识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知识。

(2)显示生活中提出的种种问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来解决。

(3)学习金融学可以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金融课程的结构框架

涵盖面很宽,凡与金融相关的范畴几乎都包含在内。

课程基本框架,大致可用16个字概括:

“三根支柱,一个空间,上有调控,外有扩展”。

“三根支柱”是指: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这是支撑整个金融学大厦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个空间”是指: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是指:宏观上的金融调节控制;

“外有扩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

如何学习《金融基础知识》的几个建议

(1)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学习;

(2)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我们要学习些什么?

(1)货币与货币制度;

(2)货币供给与需求;

(3)信用与金融市场;

(4)各类银行的职能和业务;

(5)国际金融;

货币与货币制度

(1)为什么人们的劳动产品要交换?

社会分工的出现;

(2)最初的交换形式是什么样的?

物物交换;

(3)什么是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层含义: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②商品必须是用于交换;

在货币产生之前,原始经济的交换方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直接物物交换有局限性。物物交换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效率低、成本高的交换形式,因为只有交换双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彼此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而且价值相等时,交换才能成立,因此直接物物交换成为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4)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人类的一般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

(5)商品交换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东西可以交换?

为什么一只鸡不可以换一头牛?因为他们的价值相差太大。

(6)商品交换的四个阶段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

一只羊=2袋米(第一阶段)

(商品交换的第一阶段,是在原始社会初期出现的最初的商品交换。一只羊的价值通过2袋米体现出来,2只羊成为一袋米的交换物。)

②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只羊=2袋米/一把斧头/1两白银(第二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的发展,商品交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一种商品和多种商品相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由多种商品来表示。)

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2袋米/一把斧头/1两白银=一只羊(第三阶段)

(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了各种商品共同的等价物,即一般等价物。但那时的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完全固定的由某一种商品来充当。)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一般等价物本身也是商品,但其作用主要在于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不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而是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这时的交换就过渡到间接的交换阶段。

④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袋米/一把斧头/一只羊=1两白银(第四阶段)

(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面)

(7)什么是货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8)货币应具备哪些特征?

①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作为货币材料的金银,它的使用价值表现为:可以加工制成各种首饰、工艺美术品,可以直接购买任何商品。

②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分离出来的;

③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自从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商品和货币,各种各样的商品以各种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形式出现,招引着顾客;货币作为商品价值的形式存在,以富有者的面目出现,从事挑拣商品。

(9)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的优点:

交换成本低、效率高,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10)货币作为一种商品,与一般商品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

货币具有价值,凝结着人类劳动,并具有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需要。(实物货币表现为典型)

②不同之处:

货币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即衡量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与各种商品及逆行直接的交换。

比较货币产生前后,商品交换的不同点。

货币形式

(1)实物货币

是指用实物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存在。它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的形式。

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海贝、龟壳、蚌珠、皮革、猎器、皮帛、农具、牲畜等都曾充当过交易媒介,其中最早的货币是贝,出现在公元前两千年前。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些实物货币逐渐暴露出缺点:

比如:许多实物体大价小、不易分割、不便携带、容易变质腐烂等。

这样就妨碍了货币发挥价值标准和价值贮藏的职能,所以,实物货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实际是实物货币的一个阶段。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

由于铁的价值较低,用于交易过于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因此,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至于金、银、铜作为货币的先后顺序并非简单地、严格地从贱金属向贵金属过度。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由于金银在货币产生之前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由于金银具有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分割、容易携带等天然的特性,使他们天然地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优点,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3)代用货币

又称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物其自身价值低于所代表的价值。一般说来,代用货币主要是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特征:这种纸币在市场上流通,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他不仅有足值得金属货币作为准备,而且还可以自由地向发行机关兑换足值的金属货币。

(4)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它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目前世界是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用这种货币形式)

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包括:

主币、辅币以及银行存款等。

纸币

(1)含义: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职能:

代替金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银行存款

作为支付手段,最重要的银行存款形态是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就是指存款人可随时开出支票即期提取的一种存款(包括各种银行卡)

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货币收付绝大多数是采用支票形式。支票本身只是一种结算工具,活期存款才是真正的货币。所以,这种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也被称为“存款通货”。存款通货与流通中的现钞一样,都是具有相同流动性的交换媒介。在现代经济中,存款通货的量几倍于现钞的量。

全方位认识通货

(1)现金

(2)银行存款

(3)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经济学家眼中的货币,是指在商品和劳动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与货币有关的概念

(1)通货

就是钞票和硬币。通货是货币的一种,但不等同于通货就是货币,因为除了通货,还有支票、信用卡、储蓄存款、旅行支票等,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视为货币,发挥货币的基本职能。对于经济研究来说,把通货看为货币过于狭窄,不利于研究。

(2)财富

财富的范围比货币大。财富他不仅仅包括货币,还包括一些不动产和动产等。所以,不能把货币等同于财富,而只能说货币是财富的一部分。

(3)收入

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把货币理解为收入。我们知道,收入是由货币表现出来的,但是,不等于说货币就是收入,这容易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