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微课第一讲第一节
好,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的微课就正式开始啦!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我今天在课前呢,给大家发了一个小练习,这个练习的题目是关于时间轴的练习,因为可能是这个讨论群建立得比较晚,我没有看到大家的反馈,那么关于这个课题的反馈的,我们在我们的讨论时间在讨论群里会告诉大家,通过这个练习能够帮助到大家什么?我相信只要是刚才做了练习的同学,可能已经对你会有一些小小的触动,或者是启发了,那么在讨论的时候呢?我会告诉大家这样一个时间轴的练习还可以用在哪里?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我今天在课前呢,给大家发了一个小练习,这个练习的题目是关于时间轴的练习,嗯,因为可能这个讨论群建立得比较晚,我没有看到大家的反馈,那么呢关于这个课题的反馈的,我们在我们的讨论时间等的讨论群里会告诉大家,通过这个练习能够帮助到大家什么,我相信只要是。已经联系了,可能已经对你会有一些小小的触动,或者是启发了,那么在讨论的时候呢?我会告诉大家这样一个时间轴的练习还可以用在哪里?
好了,我们的课程就要开始了,那么今天晚上大家在看到大纲的时候可能已经知道了,我们要讲的是叙事取向的对话的意义和重要性,而且还要介绍一下叙事的核心要素与四大技术。
那么一开始呢!我要先给大家要介绍一下叙事疗法的理念的介绍,那么,我们现在不给大家什么大纲,大家都在听的时候呢,可以自己做一个记录,或者自己整理一下,来看看这个大纲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叙事讲究的就是解构的方式,所以,我们不会按照传统的方式,传统的讲课模式,说我们今天要讲一些什么?怎么样讲。
同样的,我们也是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讲我们的理论知识。课程也是从一个故事开始,而据说137亿年以前,宇宙诞生了,而在45亿年以前,一个被我们这个世界称作地球的蓝色星球诞生了,到了600万年以前,作为我们的同类才站立在了这片土地上,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我们面对的世界就被分成了两个,一个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自然世界,一个是我们人类眼中所看到的世界。
两个世界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也在相互的改变着对方,起初是前者,改变后者多一点,慢慢的似乎后者改变前者多一点了,而现在呢人类似乎又在反思,是不是根据人类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期待的那个样子而改变这个世界改变得太多了呢?
由此带来的反噬也让人类开始恐慌了,于是我们开始反思这样做到底好不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件,而这些事件,被整理成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流传了下来,有神的故事,有关于大自然的故事,也有关于人和灵魂的故事。
关于神的故事呢,就被称作神话,也有一些被称作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童话。在流传过程中,这些故事并不是全部都被记载传递下来的,有一些故事会成为模板,有时候甚至可以影响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或者说支配下的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人们会热衷于反复地讲述这些故事,而在讲述故事的过程当中又会或多或少的增添,减少一些角色,强调或者忽略一些情节,调整着事件发展的顺序,甚至会把我们自己也认同做故事当中的角色。
有人就根据这些曾经对我们人类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故事,进行了一些大致的划分,他们把我们的生活的历史大致划分为了神话时代,科学时代和故事时代。
现在,似乎前两个时代已经是过去了,那么我们想想看,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三个时代,都在此刻,当下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支配者,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是前后截然分开的,那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时代在处理人的心理问题方面的,还有一点也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从时间维度上编排生活事件的。
就好像我给大家出的练习题一样,也是从时间开始的,那么在重新编排的过程当中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意义,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个三个时代的视角来理解一下心理治疗,第一个是神话时代,神话时代的模板故事是神话,那么神话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不得而知了,但是我们也知道,凡是希望深入地研究心理学的人,爱好心理学的人,并且在做这项工作的人多半呀都是重视神话的,我们先来看看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冯特是怎么说的。
冯特说:在实验法无能为力的地方,幸而还有另外一种对心理学具有客观价值的辅助手段可供利用,这些辅助手段就是心理的集体生活的某些产物,这些产物可以使我们推断出一定的心理动机,属于这些产物的主要是语言,神话和风俗,因为他发现,当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时,仅仅能研究反应感知觉和联想等简单的心理过程,而对于记忆、思维、想象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实验法就无能为力了。
可见,在冯特看来,深度的复杂的心理学离不开神话,语言和风俗。所以呢,对神话时代的理解,对于心理治疗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鼻祖他是怎么说的。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不仅统治了西方心理学半个世纪,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
有两个概念,在他的潜意识理论中举足轻重,一个是俄狄浦斯情结,另一个是厄勒特拉情结,它们都是希腊神话的翻版。弗洛伊德的一个基础假设是:症状是有意义的,它与病人的体验有关。
而斯宾塞.唐纳德又将弗洛伊德称为,叙事传统的大师,因为他善于将当事人支离破碎的联想、梦和回忆的片段,编织成连贯完整的故事,然后用来理解本来毫不相关的经历和记忆。
弗洛伊德让我们认识到连贯的叙事的说服力量,特别呢,是对精选的内容进行重构,可以填补两件毫不相关的事件之间的空档,从而使得本来不可理解的内容变得可以理解。
那么似乎毫无疑问,一个建构的很好的故事,也就包含着一种叙事的真理,它是真实的,直接的,对于治疗性的转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大师荣格,荣格一生热衷于研究不同的神话,他发现了神话主题的跨文化特征,据此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
他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个人无意识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所以个人是无法获得的,而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又由于遗忘或者是压抑而从意识中又消失了的内容。
他认为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来不可能被个人所获得过,他们的存在完全来自于遗传。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同学要问了,那神话究竟可不可信,或者说神话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当大家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这句话,是不是我们在哪里听到过?如果我们是一个治疗师的话,我们的工作如果是心理咨询师的话,是不是我们的来访者有时候来找我们来做咨询的时候他就会问,老师,你真的能帮我解决问题吗?或者说老师,我的这个问题真的可以被解决吗?
或者说是当我们在听到来访者给我们诉说的一些事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个景象?或者说浮现出一个疑问,来访者说的这个事情是真的吗?这个事件难道真的发生了吗?
在这里其实一个视角就出来了,其实相不相信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证明神的存在,我们要注意的是,神话对心理生活的塑造作用的确存在。
就好比说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们其实不用去来访者那里去确认,我们其实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来访者说的这个事件,对他的生活确实造成了影响,也就是说他的主观感受确实是不舒服的,这个我们是可以相信的。
好,再来想想我们在去购买手机卡或者是拍那个汽车的牌照的时候,尾数含8或者是6、3、9这些数字可能都会加收一定的选号费的,尤其是在手机号上面。那么我们中国人一般会认为这数字吉利,8和发财比较谐音,所以可以带来财运,他也这样相信。这个其实就是神话的思维。但是,不管客户相信与否,也不管这个号码到底是不是吉,或者是凶。事实是定价是不会改变的。当然了,也许我们大家要说,商品如此定价的原因,只是市场的规律。
但是我们也知道市场的规律,最终还是由于人们的选择,或者也可以说是由人们的需求来决定的,那些深信数字会影响自己生活运势的人,会心甘情愿用金钱换来自己的吉利和安心的,他们的认为这样的数字,这个特别的数字,会具有相应的价值的。
就比方说我有一些南方的朋友,他们的生活真的是照着一些黄历来过的,包括每天出门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他们都非常讲究,也非常忌讳。那么也就是说他们相信这个会给他们带来吉或者是凶。
再比如让我们再来说说在昨天晚上,号称超级月亮的月亮吧,在我们中国人看到皎洁的月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什么呀?嫦娥,吴刚,但是传统的英国人可能会想到疯狂,相应的我们呢会产生美妙的体验,而他们,则会觉得恐慌。
我们习惯于把月黑风高之夜和凶险联系在一起,却很难把一轮明月和魔鬼联系到一起,我们再来看看科幻片里的场景吧,再看看一个关于科幻故事和神话故事,又会有多大的距离?
在终结者当中呢,当全世界的核武器的控制权,被电脑病毒程序控制,人类仿佛就看到了世界末日的大审判。
当看到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的原子弹,如同节日焰火般升起的时候,似乎人类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审判,那种真实感真的让人不寒而栗。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就是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叫《2012》放映的时候,我就接待了有两个孩子,他们就非常担心2012年如果末日到来了会怎么样?也由此可见,神话对人的心理生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也可以说科学时代的心理生活,只是神话时代的影子,当科学的神话成了解释人的一切问题的模板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科学时代。
科学时代的模板故事是成功的范例,这个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实惠。科学和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是工具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世界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世界观里面逐渐接纳了科学的金科玉律。这些金科玉律隐含了几个基本的假设:
第一个,有一个客观世界是存在的,它包含着心理和社会,它不以人的价值为转移;第二,他认为客观世界的真理是一组因果关系,必须通过绝对客观的观察才能了解;第三,他们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这些真理;第四,同样,科学时代呢,相信科学时代的人呢,他也相信这些真理能够为人类带来福祉。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等理性成分很浓的心理治疗模式,可以说是科学时代心理治疗的代表。
华生把心理学变成了没有心理或者无头脑的心理学,不仅遭到了行为主义以外的其他派别的批判,即使是在行为主义内部也引起了不满,所以后来才能够出现新行为主义乃至新新行为主义,并最终走向了认知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
理性的传统,他往往默认这样一个事实,他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的思想呢,可以通过语言传达和共享。人类的思想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相信理性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相信,将不会因为冲动而造成灾难,战争也将会减少。疾病会减少,自然灾害也会减少,心理困扰当然也会减少。人们将在理想中,获得神一般的幸福安宁的生活。然而,现实可能并不是像我们所料想的那样美好。相反,在后工业社会到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不幸福了。
我在有一次妈妈沙龙当中呢,我了解到,而且妈妈们自己也感觉到了,妈妈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生活条件的富足而感到快乐和满足。
反而焦虑,困扰,担心,陷入了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中。那么在这样一种境遇当中,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性的可靠程度了,于是就有了后现代的兴起。
心理学界,就后现代的问题所作的最早的系统的研究其实还要属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葛根先生,葛根先生他从三个维度入手,将现代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做了一个比较的分析,概括起来分别称为,知识观,实在观和语言观。
我们来看看知识观,就是他们认为是权威中心,还是交流共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认为个别人的理性,或者说是个别人的知识是值得怀疑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抛开文化,而独创一种对正义、道德或者情操进行思考的形式,知识是主体运用他者的话语,对自身所作的反观,其中包含了对权力的反判。
第二个实在观,这世界是客观实在的,还是社会构建的,后现代主义者,他认为人是特定文化传统的产物,关于人的观念,不能单独地通过观察,予以证真或者是证伪,因为语言上存在的结构,对于指导和解释一个人所做的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人们信以为真的是一种交流构建,大家要注意关于人的观念,是不能单独通过观察予以证真或者证伪的,因为语言上的业已存在的结构,对于指导和解释一个人所做的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三个,语言观。真理的载体还是引用的时间,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他们认为语言不是思想的产物,而是文化的产物,维特根斯坦说过,语言的意义并非源于思想,而是源于运用语言的过程,诉说真理,并非精到的描述发生了什么,而不过是参与了一种社会规范,或者说是以一种社会既定的方式考察事物的过程。所谓客观,只是遵循社会既定规范,语言对社会是具有构建作用的。科学界的声称自己是绝对客观的,是为人类谋幸福的。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我们想想,二战期间那么多的德国科学家不是用非常科学的手段,证明了其他民族的低劣性吗?当时尖端科学的产物,原子弹不是曾经在瞬间毁灭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吗。
可见所谓的科学语言是靠不住的,因为科学家也是人,他们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不可能在他们的工作研究中消除这种影响。他们非常诚实地揭示着“宇宙真相”,注意这里的宇宙真相是双引号的,也许并非真的那么准确。
很难说那些证明其他民族低劣的德国科学家都是纳粹分子,或者说他们都是纳粹的支持者。但是有一点我们也是知道的,至今尖端的科学也并非主要应用在为人类造福的领域。
有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惊醒了科学的迷梦,人们开始认识到自我的局限。从此,不再完全信任工具,也不再完全依靠理性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来到了叙事时代,让我们先看看叙事的含义是什么?叙事就是讲故事,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发生的事件。
叙事的拉丁语,本意指的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比较清晰的一种表示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或者是行为的序列。
那么也正是通过口头语言,原始社会的现实才能够被构建,维持和变化。不过就好像我不记得有哪一个心理学家说过口口相传,在穿越时空时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
当故事从一个族群传递到另一个族群或者是代代相传时,他们势必丢失了许多他们原有的意思和来龙去脉。
最终的也就变得不可理解,或者成了隐喻了。
而这些隐喻可能是我们生活意义产生的重要源泉,甚至有可能是根本的源泉,如果叙事成了解读生活体验的根本源泉,叙事也就塑造了生活了。
人类行为在本性上说就可以说是叙事了,叙事哲学探讨的其实就是叙事人生的问题,请大家注意我刚才提到了一个词:隐喻。
而且我们也说了,其实叙事心理学是一种叙事隐喻,那么在后面我们要详细说一下关于隐喻这样的一个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叙事心理学,叙事心理学,指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关心人类行动的故事性的观点,或者说是立场。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别人的故事来处理体验。研究叙事的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是这样的一种概念,人类行为和体验都充满了意义,这种意义的交流工具是故事,而非逻辑论证和法律规定的格式。
沙宾曾经说过一句话,他是认为就是叙事开始取代机械的和生物的隐喻,而成为了心理学的根本隐喻。这里又提到了隐喻是不是?
他认为叙事开始取代机械的和生物的隐喻,而成为了心理学的根本隐喻。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是机器隐喻的话,我们会把心理问题比喻成什么?如果是生物的隐喻我们又会把心理学当中的问题比喻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看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定位。叙事心理治疗可以看作是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治疗中的一种,大家一定要注意哦,叙事心理治疗的这个创始人,其他最早的是做家庭治疗的,所以说叙事心理治疗也是从家庭治疗当中发展而来的。
他最早是在家庭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继而呢从家庭当中走向了团体,走向了其他的领域。这个我们在后面的练习当中会给大家再做一下介绍的。我们在看一下,其实和叙事心理并列的还有合作语言系统,好比说像是非暴力沟通,还有短期焦点解决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后现代心理治疗的方法。
那么在这个中间还有一个人,也对认识过程的本质他进行了一下分析,是叫塞克斯顿,他是将人类的历史划分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可能我们也听说过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这样的词其实是在哲学领域出现的。甚至是在艺术领域文学领域出现的。每一个时代也都被分别强调了一个不同的本体论的视角,这种视角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处理事件,问题和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
前现代强调二元论,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在人类认识过程中,信仰和宗教居于了核心地位,牧师,信仰,思维,或者是理性说了算。
那么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大约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吧,尽管现代主义的思想目前仍然控制着很多的话语权。我们来看看现代主义他强调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方法,揭示客观真理和效度。
那么现代认识方式的一个结果就是他把科学的知识和专业的知识升格为了理解世界的唯一的合法的依据。通过科学的逻辑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真实科学的知识被看作是客观现实的镜像。
那么塞克斯顿他把第三个时代,也就是目前的时代称为了后现代或者说是建构主义时代,他认为这个时代,重视个人和社会现实的形成过程,而不是他们被发现的过程,注意他认为这个时代呢,重视个人和社会现实的形成过程,而不是他们被发现的过程。
后现代或建构主义时代强调知识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知识自称的效度,他也非常重视认识论的问题,注意后现代,他强调的是知识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知识自称的效度。
我们在前面说了现代主义强调什么?现代主义强调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方法和揭示客观真理的效度对吧?他这里是强调知识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知识自称的效度,研究叙事的科学家他不仅重视人们知道什么,而且同样重视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现代主义强调为了揭示客观真理,科学家要克服主观偏见,后现代主义则认为这种偏见本身就是客观真理的一部分。
所以与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突出了人类在知识建构中的参与性。他们是突出和强调人类,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参与性的。它主要是有以下的观点,他是这样说的,他说观察者的视角和观察的对象是不可分割的,意义的本质是相对的,现象是以背景作为基础的,认识的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社会性的受诱导的诠释学的和定性的。
那么因为建构主义他强调特定的人和特定的社会创造,注意他这里不是说是社会发现,而他说的是特定的社会创造现实构造的过程。
所以知识建构主义的人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会怀疑人们对外部世界是否可能直接的,准确的进行认识,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者认为,现实是本体的,真实是不可企及的。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其实可以在讨论群或者其他的时间,如果同学们要是有意向的话我们再讨论,这是个哲学视角了。
因此所有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其实这个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通过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所有的认识方法,所见到的世界都不是上帝眼中的世界。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不是一个绝对客观的世界,所有的意义都是建构的,也都反映了某一种视角下的理解。
所以可能咱们这些同学们也会注意到叙事治疗他更倾向于用主题分析的形式呈现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或者实际应用。你像我们的地面的工作坊都是什么心理健康,还有家庭治疗,团体辅导,哀伤辅导,包括创伤疗愈都是以这种主题形式来展开他的应用学习的。
那么有兴趣的同学想深入了解的话,其实叙事心理学,他有一个很深的一个理论渊源,它包括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女权主义理论,民族心理学,人类学,还有心理学。大家的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方面的一些资料。
那么关于后现代心理学,创始人在创史这个叙事疗法的时候,其实他也是借鉴了一些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的,那么这些人物的也包括了米歇尔福柯,他是法国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有雅克德里达,是法国的哲学家,语言的运用。还有杰瑞姆布鲁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民族心理学,文学理论支撑性对话。芭芭拉迈耶霍夫是美国的人类学家犹太人。维果茨基,是俄罗斯的学习理论家。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和语言哲学的奠基人。我在课程结束后能会把这个给大家,整理一下,这部分如果听不清的话,我会发一个文字版的。
我们这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呢,看时间可能我们第一堂课的时间可能马上就要到了。我想给大家说呢,我今天的其实还是要在后面,在下一节可能要讲一下关于叙事实践的一些技术方面的解读,包括他的一些核心态度,核心要素。还有我们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的理念,或者要练习些什么东西,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会有一个案例演示,会让大家在这个案例当中的大致的了解一下,叙事心理治疗是如何进行这个对话的,那么为了下节课,我们的内容稍微整端一点。我们只上半节课就暂时停止在这里,大家休息五分钟之后就回到这里,我们8:20继续下半部分。
西安心灵地图独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