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生活健康&养生国学与传统文化

醉杨妃(一)

2019-07-12  本文已影响1人  耕而陶_茶

醉杨妃(一)

    周末仲夏夜,在京工作的四川表弟串门,拎着一桶说是朋友今天刚空运给他的鲜荔枝,带过来请大家尝鲜。留饭,喊来邻居二哥作陪。饭后,茶桌对坐闲聊。 

    表弟说:“哎,大哥,前两天我看了您发的“聊聊茶中的香气”的那篇微博,您那文章后面附了九张图片,我能叫出代表其中八种香气的茶来。”。“是吗,涨本事了啊,说来听听”。表弟说:“您看我说的对不对啊。哈密瓜香是您的香妃,雪梨香是您的蒙顶黄芽,这个玉米须香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里的白鸡冠。栀子花香是素华,茉莉花香是茉莉花茶馨雪,梅花香也是武夷四大名丛里边的一位-水金龟,兰花香是传统做法的碳焙铁观音,玫瑰花香就更熟了,有名的祁门红茶嘛。“嘿,真行,这两年的茶汤没白灌,那还差一个呢,还有一个图片挂着俩荔枝呢?”。“这正是我要问您的,这个茶叶里面有荔枝香吗?我还真的没喝过有荔枝香味的茶叶”。“来着了爷们儿,我现在找一泡荔枝香的茶叶请您品品”。 

   

醉杨妃(一)

      我看出来了,这坏小子是憋着心眼儿想喝泡好茶。转身去小茶仓,拿出一泡茶。干茶,烫碗摇香,递了给他,“闻闻”。“哇,真是幽幽的荔枝香啊”表弟睁大了眼,一副诧异的样子。“哎哟,我的哥哥,跟这桌上的荔枝是一个味儿啊。”我模仿他的家乡话说“对头”。表弟顺口就来了句四川乡音“这个茶有名儿吗?”,“醉-杨-妃”我拉着长音,用四川方言回答。邻居二哥听了,在一旁抿着嘴儿乐。 品着茶,哥儿三打开了话匣子。从有荔枝香味的茶聊到了荔枝,从荔枝聊到了“窃玉偷香”,从“窃玉偷香”聊到了白石老人画荔枝,从齐白老画荔枝聊到了“四大美人儿”,从“四大美人儿”聊到了“贵妃醉酒”,聊了个不亦乐乎。送走表弟,有点兴奋,再加上咖啡碱作怪,久不能寐。索性趁着活跃的思维,把聊天内容稍加整理,书记下来,示之茶友,权作聊资。

   

醉杨妃(一)

      爱茶的朋友们都知道,历史上的茶学专著当中有一本书叫做《茶录》,是北宋蔡襄写于公元1051年。这位蔡襄是谁呢?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书法史上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前三家分别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就是蔡襄。  宋代名茶小龙团就是蔡襄首创。宋庆历年间,蔡襄到福建做转运使,他改造北苑制茶工艺,从品质花色入手,首创小龙团茶,超过了丁谓首创的龙团凤饼。《宣和北苑贡茶录》载"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也说:“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皇祐三年(1051),蔡襄奉诏返京面圣,宋仁宗夸赞了蔡襄任福建转运使的时候“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蔡襄退朝后,萌生书写《茶录》之意。他在茶录自序里说:“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待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谨叙。”。宋代建茶能名冠天下,与蔡襄书作、推广是分不开的,北苑茶业也因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蔡襄于茶的造诣有多高呢?据说,当时论茶者,没人敢在蔡襄面前发言,恐班门弄斧,自讨没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