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李文军:家庭教养的智慧与方法
6月27日至28日,滨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培训班暨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公益宣讲活动,隆重举行。
课程安排在开班仪式上,滨州市妇联副主席李云致欢迎词,她就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提三点意见,第一,提高认识,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把握重心,找准家庭教育中的工作方向。第三,增强能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她提到,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简短的开班典礼后,是山东省教科院副院长李文军做《家庭教养的智慧与方法》专题报告。
重新梳理李院长的专题报告,收获良多,金句频出,有高度,接地气,重学理,既有历史回望,也有高瞻远瞩,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全景展现了中国家庭教养的智慧与方法。
下面是梳理的核心观点,以备常学,常学则常新。
1.力量整合就是一种优势。
2.学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家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界限不清。在这个融合的时代,还要正本清源。
3.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如何理解,主要是指,文革之后,社会思想方面的引领出现了问题。
4.习近平同志为什么要强调家风家教和传统文化?十年动乱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问题。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人民为中心。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5.有教养,一定是有人文价值情怀。
6.教育的本身在教养,教养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品格。
7.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两江两河流域,是当时当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西方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山和海,很早的时候,氏族就消失了。两河流域的平原,非常适合发展农耕文明,在此基础上,家族便发展和繁衍起来。西方文明,没有共同的祖先,只有共同的利益,形成的是契约关系。
8.西方文明强调,以真为美,以真为教;东方文明强调,以善为美,以善为教。
9.教养不是有文化,而是一种价值认同。
10.教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11.教养的形成是家庭的主要责任。教养的养成,父母起关键性作用。
12.家庭的主要责任是教养,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养,但现实中多数家庭在关注学养,忽视了教养。
13.学校和家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学养上,学校做德育为先,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抓手。
14.养,表现为一个过程,一种价值引领和培养的过程。
15.学习国学,一定要读原文。
16.教养,是后天获得的一种品质。有教养的人,成绩往往在中游之上。
17.核心素养,根在思维能力的提升。
18.有教养的人往往是自觉的人,慎独的人。慎独,不是有或没有人都做成那样,不是老师在或不在一个样,而是时时刻刻对自己的一种清醒的反思,不断的校正自己。
19.认知是一个人的学习记忆背诵等能力。
20.元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有反思的能力:我学了哪些,学的怎么样,哪些地方没学好?或者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我知道自己还要学什么?
21.学校被社会和家长绑架。
22.“闹事”两种说法,以合适的,方式争取合法的权力。无理取闹,扩大自我人身权利,过度主张,造成校闹或医闹。
23.飞机上,德国小男孩,主动叠毯子。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教养,绝不是临时的一时之功。
24.西方,世俗化和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多元素并行。
25.西方的封建社会,是宗教统治,约有1000年。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帝国时代。
26.西方,新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垄断。各宗主国支持宗教改革,出现了各种语言版本的圣经。牧师,仅仅是服务人员,搭建平台,与上帝沟通,不收钱。
27.按照西方的观点,世界处于后现代化时期。后现代化认为,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的,全部要反过来。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过渡期和转型期,价值多元,现在的学生、家长和原来大不一样,教育难度增大。
28.古代,读圣贤书(西方,读《古兰经》和《圣经》,中国,读四书五经),工业化时期,培养大量合格的就业工人(学科知识能力),当代需要创新能力。中国的发展,需要把人力的负担,变成人的财富,这需要教育的改革。
29.人心要整合,所以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0.世界杯足球赛,日本和韩国,职业素养截然不同。
31.父母的责任谁也替代不了。现在有些混乱,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参与孩子的学习,没有专业的引领,会造成从“帮忙”到“添乱”。
3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谁也替代不了。这要向家长讲清楚。
33.以家庭为中心,以孝悌为基点的家庭教育,不是落后,而是太超前了。因为我们从商周开始,就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家庭教育思想。
34.西方,直到康德提出,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分开了人的信仰和对自然界的认识。尼采提出,上帝死了,这从理论上,抛弃了上帝。看到有学者提出,人死了。因为科技发展了,生态恶化,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比如,国家关系,核武器化。
35.西方的“以人为本”,是借鉴了中国的“以民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转了一圈,重新回到了中国。而马克思思想,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
36.美国的普世价值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中国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7.西方父母为何那样教育子女,是基于西方的文化背景。而中国的家庭教育,不能丧失中国文化的特有品格。比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8.中国人注重礼法,西方人注重约法。
39.专心是天生的,不是培养的。我们往往破坏了孩子专心的能力和习惯。
40.德国。家长陪着孩子玩儿,实在没什么玩儿的,就陪着孩子把房子拆了,重新造房子。真正的是,让孩子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形成品格。
41.德国。好手工,以此作为教养孩子和培养孩子的媒介。
42.我们怎么陪伴孩子?周日,带着孩子,去吃,去看,傻玩,傻看。
43.研学旅行,一定要与孩子学习的知识相联系。
44.“易子而教” ,典出《孟子(离娄)》。意思是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梳理完毕。
这样的梳理,不是搬运工,也不是复制粘贴,而是他人观点的整合,基于自我认知的整合和输出,便于理解他人观点,寻找他人与自我观点的契合点,内化于心,外化于心,极富价值。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