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是一种心病
文/姜超 微信公众号|:七棱镜
星期一,早上五点半。当闹钟响起来的时候,我挣扎了一番,强迫自己坐起来。脑子里昏沉沉地,完全没有之前早起时那种清醒爽利的感觉。
唉,谁让昨天是周末呢?
最近一段时间,我坚持每天早起,写作一小时,效果不错。但昨天是周日,我想:辛苦一周了,应该给自己放个假吧。于是放任自己睡了个懒觉。结果就是——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生物钟被破坏,睡多了,第二天状态反而很糟。
其实只要不熬夜,每天早起不但不痛苦,还会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自信满满,仿佛对这一整天、甚至整个人生都很有把握。周末睡懒觉,并不是身体真的需要休息,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好像不犯个懒,就对不起自己似的。
懒,是个很有魔性的字,有人爱它,有人恨它,有更多的人,一生都在它的漩涡里挣扎。我觉得,懒,就像它的偏旁一样,是一种心病,我们并不在客观上需要它,却在心理上深深地依赖它。
这个心病的种子应该是从小就种下了。每天早起上学,没睡醒就从被子里爬起来,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嗑睡着过来的。后来上班了,辛苦工作,照顾家庭,生活忙碌,似乎全世界都亏欠自己一个休息日、一个自然醒。
被迫早起的经历,慢慢形成一种被亏欠的心理,这种心态延伸开去,就使上学上班都成了被迫的事情。于是我们能懒则懒,有机会一定得睡个懒觉,有了空闲时间,除了那些不费体力不用动脑子的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干。
而现在不费体力也不用动脑子的事正好有很多,追剧、看娱乐节日、明星八卦、玩手机游戏……仿佛这样消磨一整天,才是得到了真正休息。
“懒病”更重一些的人,喜欢把“懒”挂在嘴边,当自己不愿努力、不愿改变时,一句“唉,我就是太懒”,就能轻易原谅自己。
其实懒病最可怕之处,是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你的灵魂中,让你上瘾,越来越懒,深陷进去。生活成了麻烦,“偷懒”才是人生目标,懒着懒着,一辈子就过去了。
当然,懒病患者并非没有人生理想,他们也会羡慕别人,渴望积极而精彩的生活。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了解别人成功的原因,懂得很多人生大道理,却无力让自己真正往前迈一小步。他们知道不该这么懒,但无法自拔。
所以懒是心病,得治。否则,你仅有一次的宝贵人生,都会变成无谓的消磨。显而易见,治这种病不能指望医生,只能靠自己。
很多自救失败的实例表明,用力过猛,目标太高,是治疗懒病的大忌。有的“患者”喜欢在新年到来时,给自己定下一大串目标,“从明天起,我要洗心革面,做一个怎样怎样的人。”但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开始放弃,最后连目标的内容都忘记了。
这是因为“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遇到挫折时,你会一下子觉得目标很遥远,就更容易产生挫败感,索性放弃,并美其名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以我的经验,要治懒病,就从一个小改变开始,并不断地重复、重复、重复,直到这个改变已成为无需强迫的习惯,就成功了。比如早起这件事。每天早起十分钟,跟懒虫作个小斗争,你的一天,就是从胜利开始的。
当然一定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没关系,只要你不是彻底放弃,过些天还能再次尝试就可以,只是习惯形成的时间会长一些。
就说我自己,定下每天写作练笔的目标,到真的做到,也用了有一年的时间吧。断断续续,总有不想写的时候,有时还会停笔很长一段时间。所幸我总是会在某一天,把笔重新拾起来,然后再坚持、再停下、再坚持。
主动寻找外部监督,也是治疗懒病的一种有效辅助方式。我有一个非常自律的朋友,她每天都会发一条内容不变的朋友圈:“每日必做三件事:早四点起床,运动、写作、读书。”让所有朋友看到自己的计划,其实是在给自己施压。
对我来说,写的东西有人读,有人关注、点赞留言,就是最大的监督和动力。
懒病治疗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然而一旦进入状态,不断取得小胜,你整个人都会变得不同。你会从中获得力量,变得主动、自信、充实、快乐,那是一种人生的大畅快,所谓与天斗与地斗与懒斗,其乐无穷。
懒是一种心病,懒,其实就是那个不够好、不够努力的自己。试着治好它吧,其实也很容易。
原创微信号——七棱镜:以工匠精神写文字,以明镜之心品生活,探索有质量有存在感的人生。
期待遇见爱生活、爱思考的你。欢迎关注。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