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联盟自由写自由投稿地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2人  022d1e691867

近日,杭州12岁小学生痴迷做饭的新闻登上热搜。

六年级的小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为家人做一顿可口饭菜。3年来,厨艺越来越精湛,成绩却一直走“下坡路”,数学还只考了1分。

这可把小胖爸妈愁坏了,求老师“开小灶补课”,花上万元去“注意力训练营”,甚至带他看心理医生,全都收效甚微。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01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

“他对读书一点都没有兴趣,每天回来不做作业,就捣鼓烧菜,他会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各种食材,然后照着食谱试验。我承认他烧的菜现在比我的好吃又好看,可他毕竟是个六年级的学生,总不能一天到晚钻研烧菜吧。”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小胖妈妈深深的绝望。

新闻一出,评论区褒贬不一。

赞同的人说:

“事实上,长大以后会做饭比会数学有用多了”

“可能他妈妈不知道主厨的薪资……”

“看过13岁米其林天才厨师吗,妈妈思路要开阔”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反对的人说:

“痴迷做饭数学考1分,夸他暖男的人全都站着说话不腰疼”

“厨艺再好,数学考一分去哪都不行”

“研究生出身的厨师和小学毕业的厨师价格是不一样的”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

在小编看来,能知道自己兴趣所在,能有一项“接地气”的技能立足于社会,是件多么幸福和充满希望的事。

02

成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在与心理医生交流的过程中,小胖爸爸有点难为情:“其实我已经放下,但他妈妈不能接受,总觉得烧菜没有出息。”

“我们夫妻俩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只希望他能靠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用像我们这样靠打工生活”,小胖妈妈激动地说。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崇尚单一的成功价值观。

在学校时,倡导“精英教育”,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进入社会后,告诉你精英阶层有“特权”,他们才是人生赢家,实现“阶层逆袭”是普通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在小胖妈妈看来,痴迷烧菜,意味着“没出息和低人一等”。

也许在她的观念里,厨师终身与油烟和肮脏的厨房为伴,是市井小民迫于生计才不得不从事的职业。

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从此跳出“原生阶层”,不必辛苦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愿望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小胖偏偏不爱读书,只对柴米油盐情有独钟。

他离妈妈规划好的道路越来越远,离主流的成功价值观越来越远,那么小胖的未来一定“没前途”吗?未必!

03

因材施教,“废柴”也能成材!

作家林清玄说:“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同的孩子适合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高等教育,一部分可能更适合技能教育。

就拿小胖来说,从三年级开始成绩就倒数,说明学习上他不擅长,即使再努力,可能也只是个成绩平平的普通学生。

或许能勉强考个二三流大学,挤在千万求职大军中四处碰壁,然后,找到一份996的工作,过波澜不惊的生活。

但家长若能正确引导兴趣爱好,给他充分的自由钻研厨艺,凭借天赋和努力,说不定就能独辟蹊径走出另外一条成功之路。

04

尊重兴趣,或许会有意外惊喜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是《纽约时报杂志》美食封面人物,15 岁的天才厨师弗里恩·麦克格雷(Flynn McGarry)。

这位因不喜欢妈妈做菜而学习烹饪的洛杉矶少年,10岁开始自己做菜,11岁出入各种米其林餐厅后厨,14岁被邀请至白宫大显身手,15岁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

Flynn的私厨席位限定时间和名额,一月一次,被称为“美国最难抢的门票之一”。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全家人都在支持孩子的兴趣,妈妈给他报了“儿童烹饪班”,用法国最贵餐厅的烹饪指南作为其入门教程;爸爸将他卧室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厨房;姐姐Meg则开设了一个叫《我弟弟是烹饪奇才》的博客。

反观国内,家长们普遍喜欢给孩子报兴趣班,小小年纪就钢琴九级、跆拳道黑带……却很少有孩子敢学“做菜”,那时因为,大人们不允许子女有这样“没出息”的爱好和梦想。

05

兴趣只有好坏,不分贵贱

兴趣不该分三六九等,并非琴棋书画就是“阳春白雪”,做饭修车就是“下里巴人”。

恰恰相反,小编认为,拥有“做菜”这种务实的爱好,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才是一种幸事。

社会上一直盛行“金本位主义”,那我们就从金钱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爱好才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以考过钢琴十级为例:

按照目前二三线城市的行情,钢琴启蒙课按每节课150元计算,一周1节,寒暑假一周2节,一年60节课,则需花费150×60=9000元/年。

考过十级需要花费几年,得看个人资质,少则2-3年,多则6-7年,以平均4年计算,9000×4=36000元。再加上一台钢琴1-2万,和各种考试费,总共需要花费60000元左右。

注意:钢琴十级,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练琴路上的“休止符”。想要以此为职业,还得继续投入大量金钱、时间、精力,即使如郎朗般的国际钢琴大师,也要在繁忙工作之余每天练琴两小时。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中产阶层以上,或许有余力培养孩子“高雅”的兴趣爱好,即使不以此为生,能提升一下气质也是极好的。

但对普通家庭来说,高雅=高价,动辄几万的学费、培训费,很快就会掏空他们的腰包;能勉强支付的,也是期望孩子功成名就、有所回报,至少不能让这些钱白花。06

爱做饭的人,自有出路!

可是谈到“变现(将能力转变成财富)”,钢琴、小提琴、舞蹈、书法、下棋、绘画,并不比做菜来的容易。

15岁天才厨师的例子里,有人反驳说:“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成功,只是非常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弗里恩·麦克格雷的成功无法复制。”或许吧,也许新闻中的小胖终其一生也当不成米其林大厨,开不了高级餐厅,但找一份厨师的工作、做个美食博主、或摆个小摊不成问题吧?为兴趣努力,只求心安,未必要拼个锦绣前程。

并不是说,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这类爱好华而不实,而是说,烹饪比起前者更“接地气”,更容易成为一种“有变现能力”的技能,何况,这还是小胖自己喜欢的。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选我所爱,才能挨得过独自坚持的寂寞,才能在得不到反馈的时候不改初心,才能离梦想中的成功更近一些。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鼓吹“读书无用论”。从法律角度讲,中小学生既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有受教育的义务,这是《宪法》中规定的。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接受教育,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在就业选择上拥有更多主动权,从而为社会和家庭创造更多财富。

为了合理分配时间,12岁时,弗里恩·麦克格雷放弃了进学校读高中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通过网络报名劳雷尔·斯普林斯的在线私立学校,并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

读书和兴趣,只要找到平衡点,是可以共生共存的。而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如何引导孩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所以,小胖妈妈,儿子痴迷做菜真的挺好的。(我的个人公众号:laorennihao)

12岁男孩痴迷做菜,有个“接地气”的技能真的挺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