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到底啥意思?
之前一直听老公反复念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直不明白他嘀咕的啥,偶然看到《道德经》里的这句话,反复琢磨良久才明白过来。
老子《道德经》的的话是这么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短短一句话,其实蕴含着无尽的妙处。
有人说,这句话如果彻悟的话,那都可以算得上得道之人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那这句话究竟怎么理解呢?
道,其实就是事物,万事万物;反,就是道的运行规律;弱,更有助于道的发挥。
反者道之动这五个字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事物永远存在着对立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总是在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过程中,在临界点返回,循环往复。
举个例子,太阳光在夜晚最弱,经过黎明,清晨,上午,一点点变强,到中午到达最高峰,之后一点点变弱,由最弱变最强,然后又慢慢变弱,这样循环往复。
同样,人也是一样。刚出生的婴儿至柔至弱,到中年则至刚至强,之后到老年,又恢复到至柔至弱,这时又需要我们像保护孩子一样的爱护了。
正因为反者道之动,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不必过分强求,岂不知,过犹不及,紧握的沙子更容易流逝。一旦事物发展到临界点,就很容易走向它的反面,所以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天下万物自然生长,都有循环往复的规律,对可见的,有形的事物,我们易于感知,对于无形的事物,我们也要足够重视。
比如一个国家极盛而衰,事业兴旺扩张到极点就会走下坡路。
弱者道之用,道在柔弱的状态下发挥作用。
这里的弱就是不强势,不急躁,不冒进,有条不紊,不卑不亢,顺其自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道才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任何状态都不会永远存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在过程中的,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当下的一瞬间而已。弱者道之用,我们不必苦苦强求,而应该看开,看淡一些,努力做事,不必强求结果,做就可以了,不必为结果纠结,坦然面对,欣然接受,不必为过去的事情悲伤。
所谓无和有,无,是不能辨别,无法感知的物质;有,是可以感知和辨别的物质。
有的物质实际存在,但你感知不到,也就是无;同样的,有的物质表面上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感知到,那也就是有了。
所以无并不是没有,有也并非是真有。无何有是大道的两种状态,有既是无,无既是有,形态不同而已。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
看来这句话还真是极富辩证哲学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