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只是一种运营方式?

2019-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龟小龟小龟
小龟区块链中国行由CoinALL战略支持

上周,小龟中国行来到了深圳。昨天小龟为大家推送了小龟中国行行情站的详细内容。

在过去的几年里,当人们谈论区块链时,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往往是“数字货币”。然而,随着币市的几度浮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重心转移至具有广袤前景的区块链技术本身。

这也正是小龟把圆桌讨论定为应用讨论的原因。来看看深圳站的大佬们是如何布局应用领域吧!

01.目前区块链行业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突破?

国宝:各位嘉宾目前最关注区块链哪个领域的技术突破?

Alvin目前我们比较关注的是“云游戏”这块内容。Cocos-BCX在此前的石墨烯开发者大会上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架构——“区块链+云技术”。

将该架构进一步细分则是“区块链技术+5G网络+云端渲染+流传输”,并由它们来建立起一个新型去中心、去终端依赖的应用生态体系。

在以此新型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前提下,我们的团队目前所做的事情是将可信环境搭载到云端,藉此来大幅降低实体终端的成本。

在传统业务方面,Cocos-BCX也一直致力于5G技术的研究,两者的结合共进使得Cocos-BCX在云游戏这一领域有着不错的耕耘成果。

我们预计,在未来,“区块链+游戏”这块内容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而现在,这方面的技术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也欢迎大家来关注这项技术。

国宝:下面有请虎符的超华来讲一下。

超华:目前大家所关注的技术板块很多,主要是跨链、分层以及分片这几部分内容。

就跨链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跨链的理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事实上,跨链技术并没有为交易所、Defi等现有的商业模式带来效率方面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跨链技术的实际收效比较有限。

而分层和分片恰是用以提高区块效率的技术,包括同步的优化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改善。

分片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快数据处理速度,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区块数据量的急剧增大。分层却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分层技术的框架中,不同节点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节点A负责传输数据,节点B则负责处理数据,通过协作分工来应对数据量增大所带来的负荷。

因此分层与分片将是我目前以及后续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

杜挺:我非常认同超华的看法,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自去年开始,许多项目都是围绕着分片开展的。

毫无疑问,分片属于区块链中的IT技术板块,它不是某一个层面,比如共识机制、交易模型等,而是一种底层技术,一种真正能够帮助改善基础建设的技术,因此很长时间以来,分片一直都是改善区块链性能这一方面的技术热点,并且在未来也将持续受到关注。

第二个我所关注的、并且也十分关键的底层问题则是隐私技术。

区块链行业本身就带有一个隐私需求环境,一些大的交易所或者机构所做出的数据分析,很容易映射到一个详细的账本地址、ip地址、甚至是一个硬盘或者具体的某个人,因此用户们的财务信息实际上几乎是透明的。

整个区块链概念的核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账本的革命,而账本的核心又恰恰是账户隐私的保护。由此可见隐私技术的发展对于基础建设而言是多么至关重要。

另外,依我之见,不单单是区块链,整个IT行业都应当重视用户的个人隐私以及个人数据的所有权,尤其是对于普通用户。所以我预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更多、更好的隐私解决方案推出。

还有一个我想谈论的问题是有关于以太坊的。以太坊对自己的定位是“World Computer”,然而这个“World Computer”所能做的事情却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今天随便在深圳找出一个大型或者中型的公司,其数据总量都是以PB为单位。而这样的数据规模对于以太坊而言则需要动用其所有的“World Computer”个体去集中处理这个任务。这与互联网并发、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

目前,以太坊的计算成本是传统计算成本的100万倍,这便导致了以太坊上的DAPP根本没有办法运营,因为光是成本就足以形成一堵难以翻越的高墙。想要让DAPP能够真正地获得市场竞争力,首先就需要把成本降下来。

以上这三个问题是我个人在技术层面上最关注和重视的方向。

郑晓峰:我认为技术永远先于市场,也就是说市场的感知通常是滞后的,就像刚才所提到的分片、跨链等,其实已经存在不少项目在这些技术问题上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而我最关注的问题则是更加基础、更加面向用户的,比如说,有没有更好的私钥方案?当加密资产丢失时存不存在找回的可能?

另外两个我所关注的领域是“区块链+IOT(物联网)”以及“区块链+AI”。一名国内的人工智能专家蔡教授曾提到,区块链或许能够帮助实现著名的“机器人三法则”,而我个人也非常期待这类区块链与尖端领域的结合。

02.DAPP赛道的现状如何?未来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势态?

国宝:各位嘉宾认为DAPP的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大家又会如何看待和规划DAPP这个赛道?

郑晓峰:DAPP的现状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无需我再赘述。我想说的是,DAPP现在的状况并不会影响或限制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目前,已经有不少传统机构或者大型集团开始陆陆续续地加入并探索区块链领域,特别是在稳定币和区块链游戏这些方向上。因此我们可以期待DAPP在未来会有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而不是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般单一、贫乏、“遍地菠菜”的景象。

付盼:目前的DAPP生态主要分布于以太坊和EOS。在以太坊上,除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外的DAPP都生存得十分艰难,即便是去年异常火爆的FOMO3D,后来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不过,这个团队最近要出品一款新的游戏,似乎有点带动DAPP市场热情的苗头。

我们起初是做钱包的,因此更加能够感受到流量的变化,而流量变化给我们传递的信息便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DAPP市场就已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不过当时的许多用户,尤其是散户和个体玩家,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直到今年DAPP的相关社区乏人问津,这些用户才真正意识到市场的衰颓。

不过,市场的下降并非全然是件坏事,因为它向圈外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DAPP具有一定的实现力和市场潜力,但是在商业规模上仍与传统互联网应用相去甚远,换句话说就是上升空间非常可观。此情此景同ios系统早期推出的时候颇有些相似。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在今年3、4月份的时候,DAPP市场开始出现触底反弹。而早在去年年底我就预测道,今年上半年市场会开始复苏,同时会有更加具备可玩性的DAPP诞生。

如今的DAPP生态也印证了我先前的预测,一些有趣的、可玩的DAPP正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浮现,而且这一现象在韩国的DAPP市场尤为明显。

今年上半年所推出的DAPP游戏中,有很多都出自韩国团队之手。之前我们也曾派人到韩国去访问学习,他们在这方面确实比我们做得更好。

杜挺:DAPP若想实现真正地爆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以分片为代表的IT技术的成熟,它会使得DAPP的运行环境得到改善,计算成本也会随之大幅降低。

我刚才有提到,基于以太坊的DAPP运营成本是传统互联网的100万倍,即便放在EOS上,也同样价格不菲。无论DAPP的原生性需求再怎么具有市场潜力,只要成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DAPP商业模式的构架就一定会举步维艰。

第二个条件则是更好的开发环境,包括系列化的开发工具、更加优质便捷的存储、更加安全且标准化的计费方式以及更多的流量。从开发者的角度出发,这无疑是DAPP蓬勃发展的必要前置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能够将DAPP应用于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些平台或产品。然而现状却是支付宝、微信等多数的国民级平台和产品都不允许有任何加密代码存在。

把话题从DAPP拓展到整个区块链行业,我认为也有三个需要去解决和针对的问题,我将之成为“上天、入地和全球化”。

所谓“上天”,就是指如何去与AI、物联网、物流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结合。上述这些领域要么应用范围极广、要么发展非常迅速,如果区块链不能搭上这些突飞猛进的尖端产业的快车,那么迟早会被淘汰。

而“入地”指的是现有的任何区块链项目在建立链接这件事情上都难以与传统互联网产品相抗衡。以微信为例,微信每天的日活量高达10亿以上,这样的流量规模是整个区块链业界都难望项背的。因此区块链应用需要开拓崭新的服务领域,才能保证流量的引入。

“全球化”则是我想要重点讨论的一点,区块链的目标场景应当指向“boundary”,无论是地区的“boundary”、国家的“boundary”还是语言的“boundary”,只有当需求发生在这种“边境”条件下时,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才会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无论对于中国而言、还是美国而言,在国境内的商业拓展领域,区块链技术都缺乏必要性价值。与之相对的是,在跨境金融面对跨边境、跨语言以及跨文化障碍时,区块链则能够发挥出不可限量的作用,因此跨境金融和全球化市场在未来会是一个值得大家去争夺的机遇。

超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其实只是一种数据库技术,它更接近于理念改革,而不是在技术层面的创新与突破。基于这层考虑,我个人并不太看好DAPP的发展。

DAPP的用户体验普遍较差,同时也缺乏吸引用户流量的竞争力,毕竟用户们没有对于DAPP的刚性需求,而没有刚性需求也就意味着DAPP很难打败丰富多样、功能强大的传统应用。

Alvin:与超华不同,我对DAPP的前景是比较看好的。Cocos-BCX是一个应用于区块链游戏的公链、一个提供给开发者的开发平台,这就相当于Cocos-BCX本身也是一个DAPP生态环境。

尽管在玩家们的眼里,现阶段的DAPP游戏早已风光不再,但是根据DAppReview截至今年7月份的数据来看,DAPP游戏的交易额度与数量相较去年反而是有所增长的。目前的成交总量高达100多亿,DAPP数量也达到了2900以上,要比去年多出1000有余,增幅超过50%。

从基础设施的层面来考虑,的确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专注于公链的优化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作为一条链游公链,我们需要为开发者提供更高的TPS、更加便利的开发特性以及技术层面的支持。

在布局方面,Cocos-BCX于今年6月份开启了一个泛节点生态计划,为开发者们提供在公链上进行游戏开发的机会,并对有着突出贡献的开发个体或团队给予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我想这样的模式会对DAPP生态的丰富度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史青伟:提起DAPP,我觉得可以从“早期社会的货币产生”去反思DAPP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人类社会最早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而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的交易频度与交易复杂度显著提高,此时大家就需要一个共识程度较高且价值稳定的交易介质,于是货币便应运而生。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货币是先有了交易场景,随之才产生了货币需求。

而区块链业界如今的状况却是,先由公链诞生出具有社区共识的货币,然后这个货币再去寻找商业应用场景,其整个逻辑是颠倒过来的,这是DAPP遭遇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从DAPP的发展路径来看,基于区块链技术自身的特性,DAPP的发展道路一定是一个从分布式金融向分布式商业过渡的演变历程。

由最早的点对点借贷、点对点交易到资产证券化、再到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在整个分布式金融的技术方案与发展道路铺垫完成后,才有可能延伸到分布式商业。

而这个从分布式金融到分布式商业的延伸过程,必须建立在用户基础的扩大以及产品使用体验的极大提升的前提下。

03.大家对于“模式”持有怎样的看法?

国宝: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在DAPP这条赛道上,大家的确任重而道远。接下来想请问下大家对于模式的看法。

郑晓峰:模式有很多种,无论项目方选择哪种模式,都是基于其自己的立场,只要模式健康就没有问题。

付盼:在传统行业里,产品受众普遍都比较反感模式的存在,但在区块链行业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有模式,比如区块链游戏,游戏的玩法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再比如货币交易,也存在着币态模式、传销模式等。我认为这些模式都是项目的启动逻辑。

杜挺:我认为做模式的项目,都是没有胆量的。试问大家ChainLink有模式吗?Libra有模式吗?假如有一天安卓也做区块链,它会有模式吗?

中国的市场环境缺少一种大共识,一种基于丛林法则的大共识——唯有让相似类型的项目相互博弈、相互厮杀,胜者享受利益、败者愿赌服输,最终才会有优良、突出的项目留存下来。

然而国内的现状却是一种丛林法则的劣化版,一些劣质、甚至低级的项目在进入“丛林”的“路口”小打小闹,终归是难以形成气候的。

所以模式这种东西,压抑了大家的思想,压抑了大家去突破和创新的勇气,因此我才说做模式的项目,都是缺乏胆量的。

超华:目前大家所说的模式都是和币差挂钩的,而我个人则把模式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运营方式。

在我对模式的定义中,它可以令项目早期的风险降低,但它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方式,一种被项目方用以将早期成果放大的方式。比特币挖矿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模式,早期挖矿会有很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而现在挖矿却有着较高的成本。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模式可以被少量应用,其性质与作用类似于杠杆。当然,只是想要套钱、没有商业框架、把模式当做最终结果的做法必然是不可取的。

Alvin:我也认同“模式只是一种运营方式”的看法。不过,目前大家接触较多的模式都是固化且粗糙的——前期入场者收益较多,而后期入场者往往比较惨淡。

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在于对“度”的把握没有调控好。倘若能够把数值设置得更加合理,也就是将我所说的“度”控制得更好,这些所谓的模式就会变成正常的运营方式。但对于目前那些存在模式的项目,我是比较抵触的。

史青伟:关于模式的兴起,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缺少规则,尤其是缺少监管规则。

现在的模式一般会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运营,而另一方面则是操纵市场。对于传统互联网及其相关的金融产品而言,以运营为目的的模式是非常普遍的。然而,以操纵市场为目的的模式会使得项目所获得的流量和关注度激增,进而导致其估值虚高,这对于传统市场来说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不同的是,传统市场有着明确的政策监管,而加密市场却没有这种约束。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模式,大概只会出现在这个行业当中。

04.大佬是如何布局Defi和Staking的?

国宝:下一个话题是:对于Staking和Defi,大家有着怎样的布局和应对举措?

郑晓峰:everiToken的共识机制正是DPoS,因此也会有Staking的板块,而且在设计方面目前已接近尾声。

至于Defi,我个人是不太看好的。因为完全去中心化就意味着没有监管,而没有监管的金融体系,简直是一种灾难。过去也不乏这种因缺少监管而引发金融事件的案例。如果非要将区块链技术融于到金融体系当中的话,我认为监管反而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的团队在做公链之前曾设计出一种机制,我们将其命名为“权限树”。这一机制的目的在于让任何一个监管机构、单位或者第三方能够在不干预运营的情况下去监管项目的运作,保证所有人都无法做出逾越个人权限的行为。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付盼:PoS是当下的公链趋之若鹜的一种共识机制,Staking也随之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许多原先依赖于PoW来运作的矿工会因此而面临市场份额减少的局面,但是对于币本位的用户来说,Staking的风险是很低的,市场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至于Defi以及DAPP,我认为这些概念是非常理想化的,理想化也就意味着在朝着这个方向靠拢的过程中,许多成分和元素都是不现实、无意义的。如今Defi的现状也告诉了我们,不少号称是“去中心化金融”的产品,实际上都没有任何作为和价值。

不过,这个赛道的事物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经历一些无用徒劳的尝试也是在所难免的。

超华:虎符目前在Staking这方面已有一些运营的节点。至于Defi,由于虎符本身是做借贷的,而这项业务原本就与Defi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如果市场有需求的话,我们也会去延展Defi的相关业务。

再说回Staking,我认为Staking并不是一种商业模式,而是一种用于公链的调整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也属于大家口中所说的“模式”,因为它并没有为公链运作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Alvin在散户的眼中,Staking有些类似于理财产品,我更倾向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治理行为。此外,Staking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项目的价值流通,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Staking的确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模式”。

如果大家想要参与Staking的话,我个人建议,对于长期看好、或是比较稳定的项目,是可以持续参与到其中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仍然更加倾向于短线操作。

史青伟:如果想要充分发挥Staking的作用,就一定得为其添加治理功能。我们目前已引入了数十个项目的节点,而这些项目方都要求Staking的节点服务商必须参与到社区自治当中,包括链外治理、社区传播在内的一些治理功能都需要具备。因此,单纯从节点服务的角度来看,Staking并没有为公链运作带来太大的差异性,其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技术支持而已。

我对于Defi的理解是,去中心化金融不等于自由金融,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任何一个金融自由化、或者相对自由化的国家,对涉及到公开募集行为的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一定小于对公开交易的监管力度。因此我认为Defi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朝着附带监管环境的方向。

05.在区块链应用层面,有哪些较好的投资或创业机会?

国宝:接下来我们聊一下在区块链应用层有哪些投资或者创业的机会。

付盼:相比于传统行业中的创业行为,区块链行业的创业的优势在于,只要能够抓住热点,基本上就能保证自己至少可以活下去。如果是开发者或者技术人员的话,DAPP以及围绕节点的业务会是比较好的创业方向。

Alvin:对于节点这块内容,我也是颇有感触的。从Cocos-BCX近期推出的泛节点生态计划中可以看到,有许多团队正在节点这一方面做文章,他们会从多个维度去考虑一个节点的收益情况。

目前看来,一些非技术性的节点是非常具有利润空间的,这些节点的运营者只需要在生态共建中做出一些贡献,例如社区打造、或者内容输出,就可以在无需投入资金的情况下获得收入。

此外,云技术、5G等高新技术与区块链的结合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关注和研究的。这些结合目前被广泛地认为具备可行性,而且已有初步的方案诞生,不过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尚且很少。

史青伟产品和服务一定是非常刚需的,我认为产品可以去中心化,但是服务则应当中心化。目前区块链行业中的许多产品及其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这就导致其各方面的体验都很差。

在行业早期,核心的效率必然集中于最头部的资源或最具影响力的群体当中,而过于周期化的服务则会导致整体效率存在巨大的延迟。所以我认为产品和服务都还有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杜挺:将区块链技术当做一种工具的话,是有很多创业机会的,比如保理行业。保理业务未来会愈加高速地流动,特别是全球化的保理业务,因此非常适合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其中。

另外,中国的社会服务业也是一个能够应用到区块链技术的巨大生态。目前国内各种各样的细分领域的服务业都存在数据缺失或是不透明的现象,这对于区块链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再比如说,全球化的捐助系统也可以应用到区块链技术,假如某一个地方发生了灾祸,那么全球各地都能够通过这个系统来为其捐赠。类似的例子还有教育系统、资源共享系统等。

06.畅谈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对区块链理想化模型的看法

国宝:各位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要想实现区块链应用的拓展,还有哪些基础建设需要完善?各位眼中的区块链世界的架构又是怎样的?

郑晓峰:我常常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去中心化?一个事物又是否需要全盘的去中心化?而我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不一定。

在许多事情上,往往二者的结合要比单一的去中心化或中心化更好。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相辅相成的格局,人们依照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中心化的服务或去中心化的服务。

杜挺其实现在所有的公链都是四个方向的排列组合——共识机制、代币经济学、账本模型、交易模型。目前,每个细分方向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因此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链能够承载多种共识机制、多种代币经济学以及多种账本模型和代币模型。

而由此所形成的公链将非常灵活、非常具有包容性、并且可以吸引各种各样的行业去应用它,同时这些行业又能够享受到公链所带来的50%的哈希值安全性保护。这是我所认为的区块链的理想化架构模型。

史青伟:很多项目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代币制和公司制这两种制度会造成二元制度的冲突。而针对二元制度来设计经济模型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缺少完整的第三方配套设计的情况之下。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用户,项目方都难以去说服,也就是说,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之道着实是一项棘手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