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原生家庭”这个词都被反复提起,我们养成的性格,性格中的缺陷,缺陷背后的原因,逐一分析下来似乎很多都会落在原生家庭身上。
确实有一些极其不幸的原生家庭,但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更多是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原生家庭只是环境的一部分,长大后还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内心环境。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经历了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部分,即使我们出身于同一个家庭,随着后面选择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不同,我们也会成为差异非常大的人。
今年一直思考过往的经历对一个人造成的影响,突然想起了前两年看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当时一口气读完,被作者塔拉深深打动。她出生在一个非常极端的的家庭,深受原生家庭之苦,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没有上过学,但通过自学考上大学,并最终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在她身上能看到二次蜕变的魅力,更能看到自我教育的巨大意义。塔拉说,直到我逃离了大山,才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教育给了我新世界,给了我生命无限的可能,我决定“杀死”过去的自己。
所以,真正的摆渡人,永远是自己。出生的环境无法选择,但可以鼓足勇气选择离开。
塔拉的哥哥泰勒对她说:“是时候离开了,塔拉,你在这里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我觉得对你来说,这儿是最糟糕的地方。”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面对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处理过往,如何与过去和解。
塔拉对父亲说,“我没有原谅你,我只是放过了自己。”
她最终还是选择彻底离开家的那座大山,不再回头,她花了很多年才说服自己,“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其实,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逃离的那座山,不一定是家,也有可能是内心其他的桎梏。
但未必每个人最终都能飞越到山的另一头,这个过程需要舍弃和剥离的东西太多,可能要把自己打碎重组,缝缝补补,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自我重塑的魄力和勇气。
原生家庭终究只是开始,它或许决定了人的起点,但终点在哪里,过程中要走哪条路,终究很多还是要自己拿主意。
有个朋友因为买房的事情很焦虑,在纠结后悔前几年的决定是否正确,但回过头来想,我们在当时那个时期,可能做出的选择已经是最好的决定了。
或许过了很多年后发现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没必要后悔或责怪自己,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手里握有的选择权数量多少是不一样的,用几年后的自己来苛责几年前的决定还是太过傲慢。
人都会无意识的放大自己的不幸,而小看别人的不幸,理解和陪伴是最奢侈的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