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凹成长研究所

学霸和学渣的学习方法,到底有啥不同?

2019-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凹凹

学生年代,每个人身边总会有这样的同学,考试前都跟人说我没怎么复习,但考试分数就是比你高。

出来工作,在职场里这个现象也很明显,同样年纪,人家升职加薪,你还在观察月薪有没有达到平均值....

为什么明明很努力,却没有结果?

有很多朋友很想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但是却像无头苍蝇一样,看到别人推荐书单就买很多书,花钱付费买知识,但最终还是没太大效果。

如果说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一定是方法不对!!!!

为了方便理解,我把学习又快又有效果的人称为“学霸”,像我这种买很多书,读很多书,但是学的慢的叫“学渣”。

一个看了十几年书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作者,但富兰克林花一年时间刻意练习就成为专栏作家。

所以,我一直相信一个原则,做事情有方法和没有方法的效果差别是巨大的。

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能够被你利拥的知识才是有效的。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观察到的学霸的学习方法,为啥他们学的就是比别人更快更有效。

学霸拥有知识网络,学渣只有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理解,每个信息都有无穷的相关性,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知识点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

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拥有很多零散的知识点。

知识网络和知识点到底是啥意思?我打个比方。

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说过一句话:“如果可口可乐世界上所有的工厂一夜之间被毁坏殆尽,第二天会发生什么?全世界的银行都会争相给可口可乐贷款!”

可口可乐这个品牌相当于一个知识点,但它背后隐含着的是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为什么山寨的产品,从来都无法超越正品?因为它只是在模仿品牌的表象,而不知道这个品牌背后整个商业运营的思路和逻辑。

如果把知识点比喻成砖头,把知识网络当做房子。学霸就是能够用快速的方法找到适合盖这栋房子的砖头,盖成自己想要的房子,而学渣就是这里搬几块,那里搬几块,但最终这些砖头根本盖不成一栋房子。

即使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也包含着巨大、复杂的信息量。

比如说,小时候你知道我爸爸是医生,长大以后知道爸爸是医生,到后来你自己当了医生,这三个阶段,你对于“医生”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天渊之别。

如果说人跟人的区别就在于认知的差异,从“知识点”到“知识网络”就是认知差距的体现。

从“知识点”到“知识网络”,关键在于链接

为什么学霸读书效率很高?因为他是带着疑问和目标在读书,他能够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络,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浏览,享受阅读的快感。

如果是想要培养阅读兴趣的人可以从泛读开始,但如果希望掌握知识或者技能,就要有方法地去阅读。

而且,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我们很容易忘记,因为没什么太大的实用价值。

比如你今天在公众号上看到了一个知识点“情商高的人更受欢迎”,如果没有后续的追问,那你很快就不记得了。

比如,到底什么是情商高?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情商高?什么情境下做什么事情会显得情商高?这种能力要如何锻炼?是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这样才受欢迎?

从知识点到知识网络,其实就是知识链接的过程。

从一个基础的知识点开始,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就要强迫自己思考,这个知识点和之前的知识点有什么关联?

顺着这个脉络,你能链接的知识点越多,你的知识网络就越发达,能应对的问题越复杂,价值就越高。

想要提高学习效果,一定要带着问题出发,比如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技能,系统地掌握哪个学科的知识。

当你有了清晰的目标,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找书,这样才是最有效率和有效果的。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学科,先掌握20%的关键知识

如果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知识网络,那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入门?

盖房子要打地基,学习也是一样,要先找到每个学科的基础核心知识。

《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维茨金说过: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古典老师也说过:“最聪明的办法是用80%的时间学习每一个领域20%的精华”。你不打通知识阻塞,只是追求看更多的文章,并不会提升你的学习效率,你只是缓解了你的“知识焦虑”罢了。

但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在李笑来老师那里的学到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技能前,一定要先掌握“最少必要知识”。

李笑来最初是新东方的老师,后来出了一本我觉得每个年轻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叫《把时间当做朋友》,接着又在得到开了专栏,后来在比特币领域也是相当成功,他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

那什么是“最少必要知识”?

对于 PPT设计来说, 学一点设计原理很有必要,不一定非要成为专家,但哪怕掌握一点点的常识,都可以迅速做到“胜过绝大多数人”。

那么,设计的“最少必要知识”是什么呢?其实,只需要记住两个词就可以了:

·简洁

·留白

就这么两个词,足以打败绝大多数人。所谓“简洁”,有很简单的实施方案:在任何一个视觉框架之中,都要尽量减少各种元素数量、比如形状数量、线条样式数量、颜色数量等等,控制在 3 个左右。比如,最多三种形状,最多三种线条,最多三种颜色,最多三种字体……

所谓的“留白”,更简单,就是一定要留出 61.8%的空间,或者反过来,只占用最多 61.8% 的空间,接近这个比例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找一些优秀的排版或者设计作品,基本都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设计的。

另外再说一下我自己学心理学的一个过程。

我一开始先买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和杂志泛读,虽然是增强了我对这学科的兴趣,但是过了一年半载,还是懵懵懂懂,直到我遇到了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心理学的“最少必要知识”,读懂了这一本等于掌握了心理学那20%的关键知识。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其实看不太懂里面说的系统1和系统2是什么,然后我记了一下关键词,比如“潜意识”,找了相关的书籍列纳德•蒙洛迪诺《潜意识》等相关的书籍来看,再回过头来读丹尼尔·卡尼曼这本书,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可以拿诺贝尔经济学奖。

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大脑所控制的,掌握大脑如何思考,这就是行为心理学最基础关键的知识,当我掌握了这一点再去看其他心理学书,就能更轻易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能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学霸和学渣,掌握正确的方法,我们都可以事半功倍。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每天和我一起进步一点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