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精选集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中国式看病:你做好当个佛系患者的准备了么?

2018-01-05  本文已影响58人  苗少爷的天空

-1-

上周去市医院就诊,耗时3个半,除了体验了一番大医院医护人员的超强怼功和“冰”至如归外,其他啥也没捞着!

丧丧地滚回了家!

中国式看病的2大显著特色:

1.排队3小时,看病2分钟;

2.抽血,验尿,怀抱一堆药。

在中国看个病,简直抓心挠肝,各种麻辣酸爽!

“看病难,看病贵”早就老弱妇孺耳熟能详了,此话题常年霸占民众聊资热搜榜,且从未跌出过前三甲。

你说它为什么就这么难,它凭什么就这么贵?

我只能莫测深高地一言以蔽之:国情如此!

中国式看病:你做好当个佛系患者的准备了么?

如若较真,那么,我用我做过核磁共振的大脑分析出如下三点:

1)公立三甲医院上下通吃,分级诊疗遥遥无期

三甲医院规模大,地位高,长期垄断了较多的优质医疗资源。

那些诸如头疼感冒的普通病患,原本跑到楼下社区就可简单就医,却也趋之若鹜地被虹吸到了三甲医院。

这就使得三甲医院的膨胀速度越来越快,分级诊疗越来越遥遥无期,看病也就越来越难,越来越贵!

2)医药不分家

体制问题下的以药养医,药品加成,祸害了一场又一场美妙的问诊。

据说新医改取消了药品加成,效果如何,各位可自行去医院体会。

3)医方态度

这与第一点一脉相承。

中国的医生确实辛苦,每天接诊数量庞大,所以,普遍缺乏耐心,态度不佳。

对于病患的发问,要么缄默不语,要么只言片语一带而过,任由病患内心的十万个为什么草泥马一般呼啸而过!。

看过病的,都有体会。

-2-

在中国看病是够醉生梦死的,但其实,咱心胸开阔点,多往外看看,你会惊喜地发现:哇操,不同的世界,同样奇葩的医疗。

先看看美国吧。

不久前的那件事还记得么?

一对夫妇带孩子游玩美国。第二天孩子不小心左手脱臼了。送到医院急诊,结果”看病4小时,结账4小时。总费用1767.6美元,约人民币11800.其中含10美元停车费.”

在英国。

一个网友耳后长了个脓头,去皮肤科开了门诊小手术。然后有4位专家会诊3小时,最后派了个高手来缝了4针。且疤痕让人不忍直视。收费1500欧。网友吐槽村口绣花大妈缝得都比这精致!

在德国。

一个网友去抽血,胳膊被拍得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护士愣是插了3针才找到了血管。如此费劲的理由是:亚洲人手臂太细,他们用肉眼无法识别血管。

看到这些,是不是心里舒坦了些,还想淡淡笑出声?

但咱们不能因为别人也惨,就忽略了自己的惨。

对中国医改,我们永远相信,也永远热泪盈眶。

在医改能正真解决囧境之前,我们得学会自救。

-3-

中国式看病:你做好当个佛系患者的准备了么?

冯唐前几天写了篇文章,指导普通民众“在中国,如何看病”.长达10点:

1.尊重大自然的治愈能力,要相信自身的康复潜能。

2.请遵从医嘱。

3.不要总觉得自己的病没好。

4.自学一点基本的医学常识。

5.不用过度迷信名医。

6.适度闭嘴。

7.不要过分激动,淡定。

8.不用认为可以通过国内搜索引擎和阅读而成为某个病种的大专家。

9.不要强索医生的手机号码,不要强加医生的微信。

10.不要觉得医生都是骗子。

这10点,每一条都是规范患者要这样要那样。我总结了一下冯大师的核心指导思想,无非就一句话:在中国,你得做个懂事的患者。

按照这个思路,我觉得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医疗体制改革,而是要对病患进行思想改造。让他们不管病情多急,费用多高,疗效多糟,都能淡然一笑。

康复时懂得感激,罹难时学会淡定。将“生老病死乃是生命交替的自然法则”牢记在心。

再将思想境界往上提一个台阶,由淡薄名利升华为淡薄生命。

对于思想觉悟暂时跟不上的,有如下典范可供参考:

自制透析机的青年;

自学本草纲目的妈妈;

自己锯腿的汉子。

一句话:小病自行诊断;大病自行了断。一切随缘!

如此,佛光普照,生活美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