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的精致画面
文/一诺余生 图/原创
原创图片昨天本想做个半月小结,沉迷于慵懒之中,拿着手机随意浏览着网页,无意中看到简友莓莓味老师的一篇文章《决定很难,但是得做》,如醍醐灌顶一般,重拾了许久前的记忆,思维就陷入挣扎之中,直至半夜,竟然久久不能入睡。
她在文章中表述的意思是因为每天都在写文,无暇去修改去沉淀去提高,决定放弃每天一更,争取每更新一篇文章都是良心之作。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写文进入了瓶颈,醒悟了精品意识,觉醒了在写作路上的迷茫。这是热爱写作之人的幸运,这种感觉或者说是境遇无法言说,就像开悟一般,需要机缘与巧合。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俄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在他25岁的时候,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的创作上只求速成和多产。26岁的时候,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契诃夫深受启发并就此开悟,从此严肃对待创作。自那之后,他创作完成了《凡卡》《苦恼》《渴睡》以及《伊凡诺夫》《海鸥》等一系列好作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说,我也来简书半个多月了,每天都在更文,从第一篇《在繁芜的生活中简约而行》开始,到《有点小惊喜》等十多篇文章,着重在散文方面进行写作,不是不想尝试其它文体,而是来简书的初衷就为了让自己的写作简单一点,让生活简单一点,让自己的思维也简单一点。按照现在看的《格列佛游记》中的一句话说,就是“我有一个强烈的信念,这个信念从来没有丧失过,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重获自由。”
这句话的自由对我来说,就是自己写文的自由,为此,我在我的《梦想偶尔也是会实现的》一文中说过一句话:“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安安静静地看书,安安静静地写作,即使写出来的东西只有自己一个读者,也不会因为浮躁与不喜当成垃圾,一把火烧成灰烬。”如今,我已然是这样,在极简中寻找那幅精致的画面。
在我的观念中,多产和精品其实并不冲突,如同简书中日更挑战,就像每天清晨升起的太阳,无论你愿不愿意,它照样升起。但是这一天的精彩却由生活的人去主宰,如同写文,是浪漫多彩还是颜色灰暗,就看写手手中的笔,你写,它便在大家的眼前,你不写,它便只在你的记忆中,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这幅画面是精致是粗糙而不全在于作者自己,而在于看它的人群。就像有人喜欢素描,有人喜欢水彩,还有人喜欢油画一般,只要你不乱画一团,就会有人看得懂,就会有人喜欢它。即便是乱画一团,也会有人说它是印象派、抽象派等,这或许就是简书日更挑战的初衷,激励作者多写而多思吧。
说以上的话,并不是说我提倡粗糙的写文,尤其是在这个知识迸发,写手遍地的年代。写出精品、极品才是写手的价值体现,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我,其实也是一个喜爱精致作品的人,不爱被滥竽充数的作品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之所以坚持日更,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纯粹的是想逼着自己去圆润自己的写作手法,完善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已。至于能不能出好作品,被大家认可的精品,也只能在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创作中去挖掘了。
因此,简友莓莓味老师鲜明地提出了她的观点并且坚定的去做,我觉得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像契诃夫。这也是符合她的工作、生活及爱好的时间协调,以及她对写文的态度认知,发文标准要求的提升,面对读者感受的反思。不过,我暂时不想去考虑这些,因为目前我的时间很充裕,高兴了就去写,就去日更挑战,就去和简友们讨论文学。不高兴了或者忙得火起了,可能一幅精致画面被我三笔两笔勾勒成简笔画,又或者直接让它在我的记忆中慢慢随风飘散。
刻意的去在意写文之外的物事,或许不是心无旁骛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这些耀眼的,吸引你抬头看的、诱惑你停下手中的笔去探索的、去想得到的、去忘却初衷的,可能就是当初极简想法中,那一幅幅精致画面中的败笔,要么画蛇添足,要么节外生枝罢了。
谨以此文对简书半个月来学习写作的总结,并提醒自己来简书的初衷,继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