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大结构
一.修行的大结构
我们说一点讲完《地藏经》之后的感悟,是讲修行最根本的核心,特别短,但特别重要,就是讲破无明的根本,以及积累正能量,福慧双修的根本,也就是修行最核心的根本的概述。
阴的一面要全部地化完,阳的一面要彻底地充实起来,这个才能够圆满,那阴的一面如刚才所说就是破无明,所谓无明就是生生世世所造的一切的业,在今生的显现,这个就是无明。
无明要如何破?
必须要守住身心当下的戒律,要真诚地发心忏悔,这是最基本的基础。这个基础上,然后可以持《地藏经》《楞严咒》《大悲咒》甚至都可以背诵出来,或者没背诵的话,先熟读,逐渐地来化,只要真诚心动了,忏悔心动了,持这样的经和咒就有力量,这些经咒可以灭一切的恶,充实一切的善,是毕竟成佛的,但是他的基础是要发真心忏悔,有真诚的忏悔心。
阳的一面是真诚地发菩提心力行。这个才可以发挥出经咒的最大的力量,就能灭一切的恶,充实一切的善,要这么去做,就是清理,可以把佛性外面所包裹的生生世世的业逐渐彻底地给清理完。这样的话,身心就会不断地彻底地清净起来,身心变清净了,然后逐渐就可以做到妄想心越来越少,甚至逐渐可以和楞严经往上的五十种阴魔,破色受想行识,逐渐地联系起来。当然破色阴没那么容易,破色阴之前也是要入干慧地,不生任何妄想,逐渐才可以连接起来的,化去阴的一面,这样往上行,具体要听我们的修行核心要点的七个部分的讲坐,以及最新讲的地藏经的语音,这方面我们只是简单的概述了,这是破阴的一面。
阳的一面是一定要积累的。不是说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动,只是守着自性,以为就可以积累阳的一面,你必须得去力行,要福慧双修,逐渐步步去力行,行得初级圆满了,就有初级的果位,一定要这么去充实,必须得行正气,这样子步步去做,因为只有行正理,才能够积累正气,步步才能够充实壮大,这个是没有其他办法的,只有去力行。我们绝大部分修行人,都不想力行,力行得都很少,都想着在那边没事干,死坐在那边,来守住佛性,让他去做,他就讲一大堆这个没有用的理由,说穿了就是想贪近路,守着佛性觉得这个就是的了,贪近路一定会走远路,这个是一定的,这个是世界不灭的法则,必须要这样步步去做,你如果行得逐渐圆满了,配合前面说的无明,阴的一面都化掉了,你往上福慧双修,走大乘路线,往上走呢,你逐渐就可以过度到五十五个菩萨的位置,这也是由干慧地往上的,和前面的五十种阴魔,唯一的区别就是你带着充实阳的一面不断去充实,那么这个就是走大乘的路线。
你如果只是我们说的逐渐来化去无明,灭尽以前的业,其他都不管那么这个就是小乘路线,所以小乘和大乘最大的区别是小乘是直接破无明为主,而不去积累正能量,或者以积累正能量为辅,后者做得很少,不是一点都不做,一点不做也修不出来,他可能是积累正能量为辅,这个就是小乘。
所谓大乘是两方面都重视,无明是一定要破的,你不破无明,如果只是积累正能量,只是积累阳的一面,你只能在人天道里修,这个只是人天道。但你如果是化去无明的根本和充实阳的根本,发菩提心的根本,能够连起来一起去力行,这个就是大乘路线,就是福慧双修的路线,所以他主要的区别就是在这里,并不是说大乘就不需要做小乘的这些根本,他还是需要的,只是他发菩提心的根本,一开始就在力行了。两方面合起来才符合这个修行的圆满的根本,这样去做。
充实阳的一面也需要持《地藏经》《楞严咒》《大悲咒》这些基本,因为他本身就可以帮你更好的充实善的一面,阳的一面,要这样步步去做,这样子阴的一面才可以逐渐化掉,阳的一面才能积累起来,就会比较完善。
我们这个就讲这么多,其他的方面,要听我们刚才说的讲座,因为那边讲得比较具体,这边只是概述,这个概述是一个修行的大的路线,不能错,这方面一错,就要路偏,一偏了呢就会到处都有疑问。
[地藏法门里的富贵法]
末法时代,尤其是越往后,人的福报越小时,佛法要住世,靠的是地藏菩萨的愿力在住持。地藏菩萨不舍弃恶业众生,尤其是广设方便,把众生接引佛门。这里头的方便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众生世俗的需求。这个是地藏菩萨和普贤菩萨不同的地方。普贤菩萨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和真相。但地藏菩萨也是接引你,最起码的先救你的命。
有两部经很重要,<华严经>和<地藏经>。<华严经>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为代表,<地藏经>以地藏菩萨的愿力为代表。这是大乘佛法不同于其它宗教的地方。每个宗教都让人行善,但大乘佛法不同。佛门广大中以地藏菩萨愿力广大为代表。修地藏法门中,除了满足世俗愿望,最重要的,地藏菩萨代表的是度娑婆世界众生的广大愿力。
先救命,是这个时代修行的一个特质。佛说我们的世界属于减劫,人的福报和智慧都在减少。灾难特别多,涉及身体的灾难和身外的灾难。<地藏经>讲家宅不安,眷属分散,还有包括身体的病苦等等。这些都是障道。虽然说比丘常带三分病。但也是三分病,带太多病,你也不能修。所以要维持这个半苦半乐之间比较好修。地藏菩萨救众生,用神通来救一半,就是大苦变成半苦,剩下的半苦就是你要拿来修行了。所以你不是修了地藏法门就样样如意,最起码就是不会样样都不如意。苦能激发你度众生和修道的愿力。有苦才能解脱。
地藏菩萨的本质是度众生,其它的世间满愿是修地藏法带来的附属品而已。因为度众生是长期的,而且是无私的。但凡夫的心理就是希望得到回报。那度众生的回报是什么?就是你想要什么,地藏菩萨就给你什么,先让你富贵起来。
首先你能修,地藏菩萨已经把你拉进佛门了。但进了佛门后,这时你要感应,就需要愿力感应了。所以有些人修了一次感应,后来感应越难,就退信心,然后去修其它法。这个也是好事。等其它法修了,有感应,那是地藏菩萨接引你去找你的法门;没有感应也是好事,你修其它法没有感应,你才会死心塌地回来修地藏法。
现在很多人念<地藏经>想着发财、求子等世俗的东西,这都是很好。求地藏法门比较容易感应。因为地藏菩萨知道,给你好处,你才会常来。所以地藏菩萨就启动了他的摩尼宝珠,让你一切满愿。最起码的是给你小感应,但告诉各位,大感应就不同了。就需要你的大愿力了。
在修地藏法中,有个现象,刚修法时很容易感应,但是越修你就发现感应越来越困难,为什么?
这里讲地藏法,要申明一点,念<地藏经>只是地藏法的一部分。地藏法确切来讲,包括修供养,造塔建寺,供僧供斋。
这个是福报的缘起。在修慧上,包括念大乘经典。所以<地藏经>讲不仅念<地藏经>,其它大乘经典也是。所以你可以念<金刚经>、<法华经>,这些都是地藏法中诵大乘经典的部分。所以他也不是狭隘地理解为孝养父母。不要把地藏法同儒家等同起来。
其实佛门的富贵法就是地藏法。就是你修地藏法以后,你的财富自在,身心安乐,眷属具足。所以<地藏经>中出现国王、大富长者,这些都是上层人物。因为你只有经历了这些财富自在,你就更容易放下。等你玩够财富了,你的目标就不会想着发财了。然后才进入愿力的回报。
所以你要修地藏法更近一层时,你的福报缘起就最重要,就是布施的缘起。比如你要求福求子,可以去修供养造佛像。你想要相貌庄严,就去打扫卫生,把佛堂庄严起来。要身体健康,就要造佛像。求子的缘起有两种,一种是去供僧。但缘起比较慢。很多人福报大是出家人来投胎。还有一种是造佛像。佛像从无到有,这个缘起跟求子缘起一样,从无到有。想要身体健康,食欲好,就去拿好吃的供出家人。要少病苦,就去布施医药。这就是地藏法的缘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