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的解读
解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些特别,似乎随意写来,全文好比是流水账,犯了写文章的大忌。但是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这篇文章又属经典之作。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鲁迅是伟大的公众人物,一般的读者只能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他,这种了解是不全面的他的日常琐事,尤其是萧红所记鲁迅最后的日子的一切,对于了解鲁迅这个人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作品里没有的东西,一切细节都有某种文献价值。故本文的写法很特殊,似乎不追求篇章结构,信笔所至,事无巨细,散散写来,不求中心突出,亦不讲究剪裁,无统贯之事,有散漫之嫌。二、从文章的内涵来看,似乎又并不散漫。全文集中写鲁迅忘我工作,牺牲休息,疏于保健,积劳成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待客、待亲。鲁迅先生大事严谨不苟,琐事亲切和蔼,谈鬼神幽默风趣,说化妆竞愤然作色。伟大人物,化为活生生的存在,伟大的思想家不再是抽象的遥远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并不琐碎,借用一句老套的话来说就是,形虽散而神不散。这属于“琐记”一类,并非萧红独创,鲁迅自己也写过这样的文章,如《病中琐记》。妙在散中见奇特,奇特中见平淡,无雕凿之痕,有自然之趣。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物、事物都可以用这样的风格来“琐记一番,没有一定的重要性的人物,滥用这种琐记的办法,可能真的会成为流水账。而且这种风格的分寸比较难把握,稍有不慎,可能造成散乱芜杂。
归纳起来,本文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了鲁迅的为人。
第一,正面之笔。比较重要的有下面这几点:
1.对于萧红火红的上衣,发表了那么认真的见解。这里有个背景不可忽略。当年的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一般是羞于讲究生活享受的,尤其像鲁迅这样把生命奉献给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的人物,在通常人的理解中,应该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但是,他居然对女性的衣着有那么系统的见解,而且不是一般的、即兴的看法,而是很认真。
2.鲁迅白天大量时间用来陪客人,只能彻夜工作。作者用白描手法描述还刻意把描述转化为反衬。汽车的有声衬托夜晚的宁静,窗户和灯泡的光衬托鲁迅的身姿。这里强调鲁迅背影颜色是黑的,反复强调是不是为了突出一种在黑暗中沉稳的感觉呢?
为什么用一系列反衬鲁迅的安静?
这是鲁迅逝世后写的,有悼念的意思。强调安睡的静态和笔纸拖鞋所暗示的为文的动态的反衬。这样白描式的文字,具有震撼的力量,怀念之情全在其中。
第二,侧面之笔。最深邃的是许广平对先生的评价: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是一点小事。
以上就是这一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