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端午”传统文化,我们的所思所想
一年一度传统节日“端午”来临,顽皮鹿为孩子们创设了浓浓的端午氛围,一起忆传统、动动手、划龙舟。我在参与的过程中,感触颇深,特别是在对民俗传统文化上的理解,并且越发想探究“我们的孩子离传统文化有多远”。
先来说今天一早我看到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屈原不该死,美国孩子心中的端午是这样的”。大致讲的是,在西方的华人照例过端午,当和孩子聊起端午节的来历时,孩子的反馈是“屈原有点傻,他不该选择自杀.......”
此时我们听到这样的答案,该给予如何的反应。记得我们的小时候,听父母、老师讲屈原的故事,会有感于他的爱国精神、英雄主义,甚至今天我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也会告诉他们,“屈原是一位英雄”。
然而对于“死亡”、“英雄”的理解,三岁的孩子用他已有经验,并且质疑历史告诉我们的道理,算不算是一种思维的开放,思想的冲破,答案不再唯一,任何人和事足以被质疑,没有该有的条条框框,是不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弥足珍贵的一种品质呢?
那么当传统文化足以让现在的孩子去质疑时,那么我们是否还要去做?我想答案是必然的。纵观中国的传统文化能保留传承下来的,即是经典的,更是世界的。
当今无论我们走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那些深入骨髓的民族自豪感,如影随形的传统文化,早已给我们贴上标签,而我们也从心底由衷感到骄傲。
因此我们身边的家长也越发重视传统的东西,以及对文化价值的理解越发深刻。但是现在的孩子到底离传统文化有多远,该如何将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
在顽皮鹿的课堂里,当我们给孩子们讲述端午来历的故事时,也有许多孩子在质疑屈原的死,为他而不值。不仅在西方,我们的孩子也早已不是曾经的孩子,而时代造就了一批人,如此幸运的是,他们无论处在什么年纪,都能用自己的思考,大胆表达的自己的看法。
那么除了我们能给予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氛围,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简易的、环保的、废旧的材料,都是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最直接的东西,而恰恰是它们能给孩子们最棒的体验。我们用无纺布制作香袋,在煮熟的鸭蛋上涂鸦,用纸箱制作的龙舟玩耍,互相装扮涂雄黄酒......只要是能想到的,在顽皮鹿的课堂里都能轻松获得。
对于传统文化的坚持,我们坚信不疑;对于教育的情怀,我们更会将所思所想付诸于行动。在此,顽皮鹿祝福各位大小朋友,节日快乐,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