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斯普特尼克恋人》:像金属一样冰冷孤独的个体
《斯普特尼克恋人》。
一本夹在《奇鸟行状录》和《海边的卡夫卡》之间的过渡性作品。
一本现实主义了15个章节以后,终于无可救药地转向魔幻主义结尾的作品。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我基本上每本都读过。只要书店货架上摆出来,我就控制不住地买回家。
唯独这本94年的作品,一直被我忽略,直到今天才算查缺补漏读完。
反思原因,大概是把这本书和短篇集《列克星敦的幽灵》搞混了,因而产生了自己已经读过的错觉。
书的内容很简单,缺少大气恢宏的描写,人物也只有简单的六、七个。
主题倒不好把握,故事情节总体可归结为:“我”爱堇;但堇爱上了同性的敏;敏因年少时的经历,从此失去了爱任何人的能力;于是,敏不爱堇;堇喜欢,但不爱“我”;堇在与敏去希腊小岛旅游时走失,从此所有人都像斯普特尼克卫星一样,成为冰冷金属一样的孤独的个体……
村上的小说,即使简单如斯,还是会有一两个镜头让人过目不忘。
如:《奇鸟行状录》里的剥皮“鲍里斯”、《1Q84》里的猫城;还有这本书里敏的遭遇。
一个女孩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深更半夜被困在关闭的摩天轮上,用望远镜看到不远处自己的房间中,一个五十岁的猥琐的巴塞罗那老头,在和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也许是自己的分身,或“另外一侧”的自己)交合,从而一夜白头……
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啊!情节让人匪夷所思,印象却又挥之不去。
话说回来,今年读村上的书有点多了。重读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身为职业小说家》,抢读了新作随笔《弃猫》,这本已是第四本了,这才刚刚不到8个月的时间而已。
我为什么如此渴求村上的文字?原因纵有千千万万种。但村上无可避免的老去,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
正如林少华所言,即使从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后,村上就开始戒烟,并坚持跑步,但他终究慢慢变成了一位古稀老人。
村上的长篇小说新作,我还能读到几本呢?怕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了吧?
这真是不胜悲哀的事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