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词的变迁(三)——宋朝以后的发展与现状
依然是两条链接:
漫谈词的变迁(一)——词何时进入士大夫阶层
漫谈词的变迁(二)——为何词在宋朝被发扬光大
今天来说说词在宋朝以后的发展,依然分解成几个小标题。
- 词在宋朝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
- 词在元明清发展如何, 代表词人物有哪些。
- 词在近现代的状况。
01 词在宋朝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
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词人,把词这一文学体裁发展到顶峰。
北宋著名词人可谓百家争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李清照,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都是耳熟能详。
南宋著名词人相对就没那么丰富了,辛弃疾,陆游,姜夔,张孝祥而已。
从这里也能看出北宋才是词的巅峰。自南唐李煜以词抒发个人情感,到北宋苏轼将词彻底冲破五代风格,用词抒情言志,拓宽了词的内容范围,提升了词的格局。
虽然宋朝南渡之后也出现了大量的词人,但他们词的范围已经开始转变,就像诗从唐到宋的转变,变成了抒情言志载体。虽然不乏辛弃疾、陆游、姜夔这样大成的词人,但词已经很难有更高的发展。
当一种文学载体的作用变得单一,它的生命力就逐渐变得脆弱。
02 词在元明清发展,以及代表人物。
为何只有宋词,元明清的词怎么都没听过呢。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宋以后已经没有词人了,诗人可能还有那么几个。
至少我们的中学课本上,明清的诗还有诸如《竹石》、《论诗》、《己亥杂诗》、《狱中题壁》等明清诗,而词,除了流行在网络上的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好像再也没有,也许有些人知道这是清纳兰性德的作品,谁又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从清宫剧中了解的呢?
元词:元朝的一些词人出生于元朝统一前,这些词人大多有着战乱和亡国的经历,所以他们的词中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抒发人世变迁和怀念故国之情的词作。元词思想艺术上佳的数量很少,词在元朝呈现衰退的状态。
明词:而明词的发展依然在衰退之中,有点名气的词人如杨慎、陈子龙,依然不是熟悉的名字,也就是我们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能读到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而元明词的衰退,多多少少与散曲的流行有关,散曲作为新兴的文学体裁,在元明时期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清词:再往后的清朝,有“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
但我们熟悉的也只有纳兰性德而已。词在清朝有所复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这些文学载体都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
03 词在近现代的状况。
近现代最有名的词人,当属毛泽东。
我们中学课本上学过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都是上乘的词作。
而到了现代,词和诗已经成为一体,成为国学的一部分,也只以极少数人的兴趣爱好存在,要么是专注做研究的学者,要么是纯粹的兴趣爱好者,可能很多是像我这样,闲着无聊才找诗词打发时间的。
终究成为了小众兴趣,在某些文学平台还能看到,已经很难成为热点。
04 我之所见
词无论作为艺术形式还是文学体裁,在历史洪流中,他有自己的使命,也有自己的命运,能够在宋朝达到巅峰地位,到后世和唐诗并称唐诗宋词,已经是世人对其地位的最大肯定了。
无论承认与否,随着文学的发展,诗词这类文学体裁,终将成为曲高和寡的存在,加上白话语言革命的影响,到新时代连汉字都已经作简化,除了语文课本上还能看到几首诗词,其它地方谁还有功夫去鉴赏去研究去学习呢。
也许随着精神文明的提升,当我们可以在温饱之外选择一些精神上的寄托,也许诗词会有用武之地。
在简书上,写诗词类文章的作者,当真是凤毛麟角,我就是块砖头,希望多些玉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