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钧西方艺术课】第34周:印象主义民族乐派
2017-12-30 本文已影响93人
宁静天空2017
不知不觉中,2017年只剩2天,跟着严公子听课、画图、总结的日子在一天天、一周周的重复中度过了34周,从小白、到感兴趣、到认识更多同频人士,更觉得绘画艺术是更直接、低失真、更高效的表达方式。
34周内容如下:
相对于主流音乐(德奥、意、法)的抽象、纯音乐来说,民族乐派更加有旋律性、叙事性,听觉效果更好。
十九世纪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北欧、俄罗斯、捷克等地的艺术,虽然不能算是主流,但有四位音乐家的作品确是耳熟能详,广泛流传……
捷克: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225/5ae654d52b57613b.jpg)
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自新大陆》,都是很熟悉的以前听过的能哼出来的曲子,但以前从来不知道是出自捷克的民族乐派。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225/9233cf36a20388de.jpg)
挪威:格里格
北欧国家在艺术的存在感不如文学和科学,艺术家自然会受到当地文学作品和德奥音乐大师作品影响,再加上民族风格、价值观特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225/0c963d67e5bfa218.jpg)
芬兰:西贝柳斯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225/1f37d1dafec0adf1.jpg)
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是世界名曲,被认为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更是“世界五大协奏曲”之一,演奏难度极高。
五年一次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胡坤曾拿过第五名的成绩,算是唯一进入决赛的中国人,加油!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225/6bdd8fb022f414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