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冉崇华:在当今的书法界,请还大众审美一个清白
近年来,书法界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在各种场合或不同平台,发表一些“高论”。其大致观点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如果大家都说好,那不一定好,而只有那么一部分人说好,才是真的好。大众是不懂书法审美的,真正懂得书法审美的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大众是美盲。
由于说这种话或者类似观点的人,都是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们或是各级书协的理事、主席、副主席,或是有的大学教授、主任、院长等,有的曾经做过各级书协领导。他们的这些言论对社会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书法界或者正在步入书法界的学书人来说,真不知如何学习书法。为什么大众说好的就是不好,而只有那么几个人说好才是好?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书法一词的解释。既然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把书写汉字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就应该是书写者具备了一定书写技术和方法,书写出来的作品,能够达到大多数人难以达到的水平,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美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可,能够让人驻足凝视,从中领悟到许多艺术的感染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17671/73471141a2e3dabb.jpg)
那么什么是美?现代汉语词典对美的解释有以下几个: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2、使美丽;如美容、美发等。3、令人满意的;好:如美酒、价廉物美等。4、美好的事物;好事:如美不胜收、成人之美等。5、得意:如他美得了不得。6、姓。
显然,书法作品里表现的美,应该是词典的第一种解释,即美丽。只有好看才是艺术。如果不是为了把汉字写好看,就谈不上书法学习。如果只是为了信息交流,无需在写字上下功夫学习,只要不少或不多写笔画,他人都会知道你写的是个什么汉字。之所以要学习书法,就是为了把字写好看,把汉字用一种独特的美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让人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之所以有那么一些“大咖”们,不赞同大众审美而特立独行,我想大致有下列原因。
1、他们不知道美有共性美与个性美的关系。共性美,是不管欣赏者是哪个层次,不管你是普通大众,或是专家学着,都认为是美的东西。而个性美是在共性美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美,而这种个性美是此美区别于彼美的特殊标志。个性美产生于共性美之中,是共性美的特殊反映。没有共性美,就不存在个性美。强调个性美而忽视共性美,就是本末倒置,美根本就不存在了。
2、可能他们的作品达不到起码的审美需求,而又不愿意接受大众的批评,只能自卖自夸,自我标榜。以批评大众不懂美的方法,为自己特立独行的所谓艺术进行辩护。
3、可能他们接受了某些外来文化干扰,作出一些有悖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行为,沉浸其中,不知悔改,为自己的不端艺术之路找些借口。
4、受到外国文化资本指使,替资本服务,故意诋毁传统文化。企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歧途。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17671/44647aecdcdee42f.jpg)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为了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逐步总结提炼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表情达意的独特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符号,已经融化在华夏子孙的血液里了,加上历代先贤为了把汉字书写得更具美感,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形成了翰若群星的书家和书论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名碑名帖和经典书论。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判断哪位书家书法作品好坏和质量高低的参照,这些经典的碑帖作品或多或少地被大众吸收,形成了大众书法审美的参照物。也就是说,大众审美,是受到了历代先贤留下的名碑名帖的熏陶和影响而形成的对书法的审美印象。他们判断当代人的书法作品好坏或多或少会拿他们所见到的当代书法作品与古代碑帖进行比较,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尽管他们说不出看到的书法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但他们会对书作进行整体判断。他们的这种判断,尽管不够精确,但总体来讲,方向是对的,是值得专业人士吸纳的。
就任何一件艺术作品而言,如果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观众都说不好,那一定是不好的,不管你自己怎么解释。因为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是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够得到美的享受,或者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得到某种意义启发或思考。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就如同河床里得石头,大家看到的只是石头,没有给人带来美感。而这些一旦被匠人通过选择、打磨、雕刻后,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不一样了,不管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给人带来某种启示或美感,石头就变成艺术品了。书法既然作为艺术存在,也是这个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17671/c66265cf4265eb26.jpg)
由此看来,那些对大众审美说成美盲,百姓不懂书法美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主席再次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的动力所在。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正确方向。”
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工作者,自己创作的作品,不能被大众接受和欣赏,不能接受人民大众的批评,整天忙于在一些小圈子里玩所谓的“艺术”,这是把自己放在了人民大众的对立面,不知道他们自己也来自人民,是人民大众的一份子。他们的“艺术”,终究是不会被人民大众接受和传承的。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他们所谓的“艺术”只能是一个历史的笑话。
如果这一部分人,仅仅只是认识问题,那倒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多倾听群众意见,逐步提高自己艺术修养,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如果是接受外国文化资本的资助,以破坏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目的,有意丑化中国书法形象,这就站到了敌人的一面,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