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什么是适合的很重要
适合才是最好的
有时候发现身边有人会因为对别人的认可而产生一些结果不是很好的事情,比如身边有个人正好某个方法用得挺好,自己也会想去试一试还会邀人一起跟人说:“谁谁谁干啥的方法挺好的,咱们可以学一下,跟着做”,紧接着试完发现,效果还不如自己原先那三脚猫的功夫呢,下一步就是对这个谁谁谁的方法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攻击:“还说是最好的,看来也就那样而已,真是看错了,亏得我们还跟他学,这下打脸了吧”。
这就跟小时候小朋友之间的恩怨,你不给我吃的我不和你玩了一样的道理,你的东西我用不好,那就是你的错了,你就必须听我的埋怨承受我的愤怒。
看魏书生老师的《就这样当班主任》,里面说的关于和优秀学习这件事我很赞同,他说即便自己的六步教学法效果显著,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老师学生使用,要发展自己的长处,不能因为别人的方法人家用得好自己就全盘接受,然后全盘皆输。
但这不代表不要向别人学习,而是要坚持自己的长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抑制长处。
魏老师说,一个人有很多长处当然好,不多也没关系,即便只有一点儿,只要努力发展,同样能取得突出成绩。
说到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不长,可是上完公开课后,都能有个各地的学生给他写信,就是因为他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学生“商量”着来,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和自由,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个倒是可以借鉴来运用在自己身上的方法,我想大部分当老师当领导的,估计多多少少都有点“唯我独尊”的味道在里面,总有自己的那似有似无的尊严和权威感在里面,和学生就不太容易能够用“商量”的方式沟通任何事情。
回忆一下,以前在带班的时候有和孩子一起商量的时间,孩子都能和积极或者说激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时候把握不住火候还能一发不可收拾,我有时候就是这样。
所以说,一个方法,所有的人都能试试,但是有的人能用好一半,有的人还没开始就熄火了,有的人能用还能用的很灵活,我目前也就一半的水平,还需要打磨。
还有以前总是莫名其妙就在身边刮起各种的纹眉、染发、烫发的风,大家都好激动,于是就约着一起去做头发造型,做的时候倒还蛮好的,就是离开发廊之后,十有八九都能后悔一场,明明那个在模特头上很好看的发型、颜色,怎么在自己头上就一股浓郁到说不出来的沉闷古板样。
现在看着当初染发拍的那些照片,自己都有些没眼看,那些适合别人的“美”事实上真的未必就适合自己。
还有一段时间,听一个主播说心理学,说自己出去吃东西如果发现上错了或者少了,自己不会生气的,会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坦然接纳就好,没什么好气好冲突的。
当时觉得如果自己有了冲突的情绪,是不是自己修炼不够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事还真的得根据情况而定,没道理遇见人上错菜了之后问清楚情况维护自己的权益都不行吧,而且那位主播这样说,也有可能她出入的场所里面本身就不容易出现和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就可以避免冲突了。
也就是说,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人们的处理办法都不一定一样,但一定都是适合当时自己身处的境地的,别人的经验和想法、解决办法,听听可以,没必要就奉为真理。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辨别是非曲直。所以,多读书吧,凯勒都说了: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