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渴望
2020-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爽颜
上周写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本周改完,写的最多的就是“我渴望理解”,大多还是父母的理解,超过三分之二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尤其是在学习上。
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共情”,之所以觉得不被理解,是父母没能共情到孩子,没能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问题,认识孩子。每个父母都爱孩子,可是“爱”和“会爱”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妈妈在和我交流的时候,表示为了女儿班都不上了,就为了照顾好孩子。可是孩子却在作文里表示:我有一点不顺妈妈的意,妈妈就会不高兴,给我脸色看,最多的一次三天都没有理我。每一次发生冲突,不管怨不怨我,最后都要我去求和。现在,我大了,她骂我的时候,我都拿小刀刻自己的胳膊,我也怕留疤,可是只有一丝丝的身体的疼痛才能代替心里的疼痛。
昨天正好这个妈妈来接孩子,碰见我,就趁孩子还没出来聊了一会儿。聊完,我也觉得很难过,妈妈并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觉得这就是孩子的问题。妈妈不改变,孩子的问题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想到一起学习心理学的各位家长,有的是本来就很优秀的家长,有的是碰到了问题,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学习,开学三个月以来,尤其是后者有了很大的转变。韦校长说,每一个开始学习心理学的父母都是孩子的福祉。真是这样,花钱提升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原生家庭的幸福。希望更多的年轻父母早点开始学习,避免走弯路,自己多付出一点,换来的是孩子的幸福成长,这是最有价值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