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文教育社会热点

女性独立及其他

2017-12-04  本文已影响15人  手推车

之前在《论差异》中有提到,男女平等的话题。其中我旨在说明差异的普遍性,与人们习惯性无视差异带来的问题。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于我想谈谈男女平等问题的延伸,和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

在旧时,女性往往受着不公正的对待。而这种不公,是如此的明目张胆。裹脚束胸,三从四德。男人三妻四妾,女人被要求贞洁,立个牌坊给予道德的合理化。

这种不公在现代不太可能存在,因为人人都会思考衡量平等的问题。并且没有三从四德这样的被占领的道德制高点的束缚。也就是说,你可以喜欢男人,也可以喜欢女人,或者别的什么。

但是这里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可能不光局限于女性,但问题的形成对于女性更为不利。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男女心理的差异。我曾经有冒名顶替学习过一个月的教育心理学,当时的一个困惑在于书上的理论是所有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学习过的内容。但在我受教育的时候却并没有哪个老师显示出有那个素养。人的成长过程心智是可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的。而且这种阶段我们也可以比较清晰的感觉的到,比如,在年少时我们很少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而成年之后,我们时常会不知所措。少年时期人更偏向于认知的状态,而成年之后,人就被大脑抛弃到了自我认知的状态。

像年龄带来的心理的转变,性别同样带来心理构成的不同。当人成年之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心理构成转变,像一切处于变革的事物一样,人在变革中如浮萍一般彷徨无措。但在面对心理突变,男性更多的表现为蔑视或忽略,而女性表现为逃避。我们不难看到现实中,脆弱缺乏独立性的女生,她们不得不去靠“依赖”来减轻心理突变带来的冲击。这种情况在男性也有,但由于男性思维中比较惰性的特性起到了缓冲作用。

面对心理突变,这个问题如果是在过去并不值得拿出来讲。但在这个时代,人们要更多的面对自己,解决生而为人的人的问题。面对成年心理突变,需要专门设立教育课程。这个课程不是思想政治课上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教育人们分析,面对心理突变。

如果只是把心理突变放上桌面,当然可以使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但就像我前面写的,即便教师知道教育心理学,但是多少人置若罔闻。在知道与执行之间的鸿沟需要有一个监察机构去督促。

我之所以这样想的原因很简单,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教育是教做人,教做事。生而为人,何以为人,何以做事。当我几乎要得抑郁症这件事之后,我就知道心理是不受人控制的。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什么样的事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教。当我们知道心理阶段带来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会为此设置解决的办法。这种办法不是说要积极,要多锻炼这样的表面文章。更不是一本大学《心理卫生》就简单打发了事的事。而应该是一个更长远的更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要求女性更加的精神独立的时候,也应该知道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应有的教育体系。或者说我们现在还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刻。但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刻也为之不远,但我希望会有行之有效的执行方案。而不是修身养性这么简单的方案,而是更加多元的因材施教的方案。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必出家,不必信教,教育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惶恐和不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