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eeinTalk

第一期 | 5年来从500元创业到管理10人团队的会后感悟

2020-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lweein

阅读总结

阅读理解

竹隐 - 字节跳动

有技术产出,做到总结分享,独立并且高质量完成自己的工程研发工作。同时在业务理解上有自己的进程管理思想,同时逐步影响身边人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带领和协作攻关。

lweein:对自己而言感受比较深的一个PPT是这一页,就是每个前端或者/后端开发,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在考虑一个技术难点去解决的同时,也要深入理解。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每个人在具备技术实力的同时,在业务理解和进度管理上,有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理解。很多时候,用技术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因为技术解决的只是一个螺丝钉,而怎么解决这块板子是否契合,那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思维的转变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bdabb-1588583137505)]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ce5c-1588583137505)]

lweein:要想办法让团队拥有信任感,彼此在工作中是可以互相依靠的,这种信任感的形成对团队的效率有根本性的提升。同时,一种氛围,针对年龄段和大家的各种喜好,要有一个把握,让每个人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空间,隐私权,以及分享乐趣。培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去解决问题,要做到尽量给他一块地,让他去解决怎么种出来玉米。而不是告诉他,现在要去浇水,等会要去施肥。这应该是他去考虑和总结的过程,而不是leader或者老板指定。

lweein: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工作完成度和完成质量,是和薪资有直接关系,拿多少钱做出多少事,一件老板100%需求的工作。完成了80%,这叫合格的员工。完成100%。这叫优秀的员工。能够做到120%以上。才是超出了预期。很多时候的现实是,老板给100%的目标,期望员工做到120%的惊喜,但是只能给60%的薪资,而结果是员工做到80%的完成度,当然80%也已经不错了,也会出现60%都不够的情况。
**
但是,一个人真的能够成长,能够卓越,依靠的并不是两只手的工作能力,而是意志力和格局。也就是说,如何做到拿着60%的薪资,做着80%的工作,完成100%的目标,追求120%的卓越。几乎每个人说,拿多少钱做多少事,那么这个就是格局。虽然我也很蛋疼每天讲理想不给足钱的类型。但是面对高考的时候,在没有人付出高考后的成果价值的时候,考上清华北大的,是为了高考后的回报?还是更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格局。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价值的,区别在于早一点还是晚一点。当然,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考验老板对格局,意志力,金钱的平衡,马儿要跑。还是要吃点夜草的。

最后。心力其实就是一种意志力,能做到格局在哪个层面,并且你能坚持走上去。这就是心力,比如凌晨4点的科比,最后才能走向自我实现。走到最后,不论是技术,UI设计,产品,运营,或者业务等其他工作。最后都会归结于一个能力,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dd964-1588583137505)]

志遥 - 丁香医生

lweein:我们在16-18年经历了乱七八糟阶段,各种天马行空的代码方式,项目模式来解决问题。之后从2019年开始才逐步开始有了项目管理,api接口平台等等初级规范。从2020年开始,也希望在项目管理,研发效能,技术沉淀三个方面,去改进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和方法。

lweein:作为一个公司老板以及实际一线管理者,在平衡薪资,业务,方向,客户多种方面的情况下,是什么给了我们创始人一种使命感,去带领团队克服一切困难和险阻,最终要去实现和做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不同级别管理层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是 Leader ,小组长,还是副总,以及CEO,都要对自己作为一个管理层,面对自己所管理的团队或公司,首先要考虑的是一种使命,要改变地球,还是改变宇宙。其次才是管理。

Scott - 宋小菜

lweein:作为一个33岁的叔叔,其实从20岁开始已经有意识的在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感情,资产,家庭等等方面,随着年龄增加,接触面逐渐拓展,已经形成了计划+执行+回顾的管理自己的模式,现在同样是在管理自己的经验基础之上,用在管理团队上,所以管理,其实是一门人生必修课,不限工种,不限职业,因为成就自己第一条就是管理自己。

So 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人与人还是不同的,越长大越孤单,就是这个道理。如何管理孤独,如果控制情绪,这就是30而立的过程。如果说40岁回望现在,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都叫做回忆,为了让自己拥有热泪盈眶的回忆,现在的每一天都是重要的。

lweein:这就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先了解自己。Scott 从技术,产品,业务,人脉上去做了优势分析,也做了短板思考和价值诉求。总的来说,每个人的考虑自己的方式,角度,方法都不太一样,比如,我有一个市长爸爸,或者我有一个上市公司老总妈妈。那么这种别人的终点是自己起点的了解自己,那又是另一种模式。应该说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一个性格决定命运,而决定性格的是什么,主要还是家庭和挫折,家庭让你肉体成长,挫折让你精神成长,这两方面形成了性格的大部分因素,所谓逃离舒适圈,就是挫折的一种体现。而家庭,属于人生模式的初始属性,这个叫天命。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891a6-1588583137505)]

lweein:在抛出业务,技术,能力等问题之外,想要做管理者,如何解决和老板达成合作共识,让老板认可管理的成果和价值,总结起来就一个办法:用数据说话。你拿来数据,拿来对比,来展现管理能力,而不是撕逼和吹牛逼。

芋头 - 大搜车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81e0f-1588583137505)]

lweein:通篇已经做的非常的精简和总结,更多的是真的站在一个管理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是屁股决定脑袋,为什么商学院的MBA学费都是几十万一年,而不是大学生的万把块。这就是能拿出几十万学费的这些人,屁股上的椅子,决定了他们去了之后,可以在一个维度交流和沟通。所以这个PPT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能理解里面的东西,但是在没有管理过超过20人团队的时候,自己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总而言之,做好眼前自己的事情,不要理解于表面,而要深入的反思,用前人填完坑的思路去发展自身。

堂主 - 政采云

直接摘录堂主原话:管理,就是靠别人拿结果。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通过成就他人成就自己,基于数据阐明一切改变。管理者是带来改变的人,管理者就是要靠影响他人,带来正向的改变

lweein:在管理团队的初期,基本上很难有机会去管理和协调自驱类的高才和特殊类的专家。更多的是普通的员工和小伙伴。那么在制度和流程上,如何做到真的高效和积极正面,领导者更多的还是给一个发展方向。然后让团队自身去推动,让个别人去探索,去研究,摸索,逐步的影响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自下而上的进行制度和流程的制定和完善。领导者更多的是一个引领方向,解决方向偏差,内部矛盾,相对公平,合理倾斜资源的工作。这也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团队自我孵化的制度流程,不一定适用其他人,但是肯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适合团队自己的。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9f4a5-1588583137505)]

lweein:对自己而言,要辞退一个人,基本上都会给予3个月-6个月的观察期,这个阶段不会主动和员工沟通,通过工作安排,调整思路等等方面,给员工各种机会,只有在自己三次五次确认无法满足团队需求的时候,才会考虑主动辞退。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如果自己的团队一定会更大的发展,那么需要各个层次,各个维度的人的需求是一定的,现在不合适的员工,可能随着团队的发展,又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就是熟人场的影响力,虽然一个绩效垫底的人的离开,对团队有可能是正面的,但是他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却很可能是负面的。只有在团队发展过程中,依然无法形成价值共识和正确发展位置上的员工,才会被主动辞退。没钱另算。

[图片上传失败...(image-19fecc-1588583137505)]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4079a-1588583137505)]

lweein:绩效管理,和考核模式上。现在2020年1月为止,我们团队依然只是管理者比较主观的考评,加上基于一些管理工具和项目工具的考核模式的粗放型的考核,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可以向堂主学习考核的理念。然后分成几个阶段,逐步的应用在我们自己的团队模式中,完成考核和绩效这个短板。这里面有一点很深的触动了自己的理解不足,就是,考评维度的单一,造成的输入输出不足。以及“履约率”的“计件式”的结果核定。比如我要求追踪任务完成数,那么善于写 bug 的人,完成的就多。但是其他岗位,可能一段时间之内在做一个事情,完成数是1,这就出现了这个比较严重的统计误区。所以在接下来的绩效和考评中。会更加针对性的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考虑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考核绩效模型。研究出更加适合我们现有情况和现有局面的模式和方法。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91687-1588583137505)]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e774b-1588583137505)]

lweein:这两张图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工作方向和基础方向,很难一下子说的清楚。总的来说,从现有团队最缺乏的地方入手,从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入手,要给一个优先级,根据 能力 / 短板 / 效率制约上排序,然后一个一个去推动。现在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并不了解或者也没有地方去了解大厂的研发模式和开发方法,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立足于现在的情况,一步一步去摸索,在这个过程中,少走弯路的方式就是更多的学习,获取更先进和更有生产力的文章和内容,更多的去交流,才能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

具体一点来说,我们目前在系统支撑上,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预计2020年可以完成系统支撑的初步成型。在武库支撑上应该会有一定的扩展。但是在战术和架构上。局限于业务范围和团队规模,预计要到2021-2022年进行开展。

在技术体系建设上,开发流程,规范,工具物料,工程部署,四个方面是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工作,剩下,监控,测试,安全和性能四个方面,应该是2020年后半年会考虑和研究的方向。

总的来说两句话,堂主的这两张图囊括了一个初步成型团队在管理和基建上两年的发展纲领,另一句话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觉那是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再次感谢老堂。

所有PPT和文字均阅读2-3遍以上,个别段落反复研读5-10遍。思维的火花和影响很大,这里再次感谢几位大佬。

阅读总结

看的眼睛都有点花了。简单总结一下自己对于第一期早早聊内容研究之后的基于自身团队的总结和思考

对管理层而言

对团队内个人而言

以上就是这次阅读理解的收获总结,接下来自己会再次反复阅读自己的理解之后,逐步在现有团队的管理工作和技术方向上进行小范围的尝试,拿出一些技术和管理方向让团队员工自发的进行研判和评估,同时在反馈和成长过程中,如果仰望星空也看不到太阳的时候,记得直接到群里问这几个大佬就行了,我一般选择杀上门去。

lweein
Skywen天问信息 CEO
2020.02.0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