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往鉴今 担当践行(四)
实地考察,访谈交流引发思考。
我们到访新加坡的时间正值新加坡中小学期末复习考试阶段,但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还是克服困难,为我们安排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实地考察活动。
在管理学院刘静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新加坡实仁中学进行“公务拜访”。 学校现今共有1153名学生,114名教职员工。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我发现,这个学校的师生比是1:10,仅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学校教职工的数量,要比我们目前一些学校的师生比要高出很多。但学校的每位老师都会担任一门主课教学外,再兼职其他两门副科的教学,一周要有二十节课的教学任务。由此看来老师的业务量也非常多。
校长郑淑华女士带领学校行政管理一行人,把我们团队的十九人,分成了三个组,每组都有一个领导陪同,参观学校的生物、化学、技术、烹饪等学科教室。穿行在学校的楼宇和教室之间,在边边角角,都会看到叫不出名字的大叶子亚热带植物,各色的花朵非常鲜艳。
学校利用仅有的一块方地,给学生开辟了种植园,让学生体验种植与劳作,感受来自生活的美好。孩子们自己种棉花,他们还把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制作成展示图版,配着实物,做成标本,放在展示框里。既有国家教育部要设定的课程,还有自己学校开发的课程。这与内地学校的校本课程创设非常相似。学校设立有三D打印技术课,配备了3D打印机。放置3D打印机的小房间,虽然没有人员出入,但空调冷气都开着,因为打印机需要保护。 新加坡的学年设置,是以公历年来计算,这个时间段学校里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期末考试。遇到几个正准备参加汇考的学生,孩子们友善地看待我们一行人,愉悦地交谈。好奇地打量着孩子们的地理课本,课本上圈点勾画,密密麻麻,与内地的准备参加中考的孩子非常相似。
著名的华文学校——德明政府中学是一所被家长和学生向往的特选学校。一进校门,无论是矗立在草坪中央高大的孔子塑像,还是清幽翠绿的竹林,无论是古香古色的亭子设置,还是客家风格的环形教学楼的对联匾格,尽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字幅对联,都散发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
德明政府中学有初高中共2167名学生,270名教职员,学生可在校内由初中直接连读高中。学校的有品格培育计划、课程辅助活动以及学生领袖培训计划,有双文化课程、人文美学课程、数理课程和知识研究课程组成的学校“学术课程”框架。两个多小时的会晤,儒雅睿智的刘德荣校长带领学校管理团队的和谐氛围,感染者我们。 我们参观了还参观莱弗士书院、爱信国际学校,还有一所邻里小学,无论走到哪所学校,都能发现仅属于这所学校所拥有的特征,一校一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是我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