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

我不喜欢人类,但我仍然要向人类致敬

2022-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霖梦悦书
张爱玲曾说:“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都读不完。”

不管是人性的优点,还是人性的弱点,只要我们用心去观照,总能照出里面的真善美。哪怕是反面教材,也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因素。

挪威作家阿澜.卢的小说《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讲述了一个厌倦生活的中年男人,决定逃避责任,抛妻弃子,到森林里去过一种所谓自由的人生。

这与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有些相似。很多人读完,会觉得两本小说的主人公有神经病,对他们做出的行为颇有微词。这样的“颓废派”,“反聪明”,看似消极,其实是另一种人间清醒。

每个在责任与自由之间来回摆动的成年人,会产生“霍布森选择效应“。即:没有选择时的一种假选择,在头脑中臆想出来的世界。

这些假选择,变成了小说家的写作灵感。阿澜.卢心情不太好系列,为很多焦虑人群打造了一个树洞。在洞里,什么样的稀奇想法都可以有。反过来说也是一个盘丝洞,正因为人挣脱不了,所以越发向往自由。

当你被疾病困扰的不知所措时,你会幻想有一个星球上没有疾病。当你被失恋折磨得死去活来时,你会幻想得到一支忘情水。当你困在婚姻的一地鸡毛里,你会幻想这些鸡毛都是人民币……哈哈,脑洞大开的时候,折磨你的东西也会变成成就你的东西。

换一个视角,逃避不仅不可耻,而且很有用。哪怕太宰治总是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们也可以把抱歉体变成感恩体。当你的视角变了,心量就变了,命运就跟着变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我是自行车手。
我是丈夫、父亲、儿子和员工。
还是房产所有者。
以及一堆其他身份。
我想逃。”

这是书中的开场白。很明显,主人公有身份焦虑,在日常生活中疲于应付。于是他就想逃到森林里去。这种文学式的解决方案,到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太大参考价值的。

但它打开了一种对生活的反思视角,就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除了千篇一律的人生之外,还有没有更多别的可能?

小说里,经常出现一个词,叫“聪明”。每个人都想要过一个“聪明的人生”。而作者恰恰相反,要“打倒聪明”。

因为聪明,很多人反而被聪明耽误一生。从小就开始拼爹拼娘拼学习,长大了还要拼工作拼房子拼车子拼媳妇儿……真的不知道要拼到哪一日为止。

如果不拼,后果很严重。你要不成为一个浑浑噩噩的人,要不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哪怕你躲进庙里去修行,也无法摆脱生而为人的烦恼。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你有什么样的念头,就有什么样的受行与得失。无论是什么样的因果,我们都不要怨怼,不要去逃避,接纳它并且转化它。

作者有一段描述很真实:人来人往,花开花落。一夜之间,恍若隔世。我任其在体内渗透,意识到区别如此巨大,以至于所有念头不得不俯首缴械。人秉持并拥有的一切,一瞬间灰飞烟灭,只因这是存在和占有的最后一刻。这是个让人生厌的结构。

这样的幻灭感,其实人人都有,只是有的人固执的以为它会恒在。由此生出来的魔幻主义和乌托邦,让很多人把“空”当成了“住”。那个“住”的状态,没有持久力,会很快地土崩瓦解。

哪怕是作者幻想中的“森林”,也有一天会人满为患。如果我们总在逃避,总有一天会被这个世界干掉。哪怕在干掉之前,用所谓的幻想去写一部人人称赞的小说,也是一种英雄主义啊。

读小说是过瘾的。它给我们提供的避难所,尽管不实用,但是在思维和精神那里有天外天。它甚至像一个天外飞仙,给人种种荒诞的理由,让你无限地纵容自己。这样,我们的情绪得到了极大地释放。然后对照着反思自己,总有一些东西会砸碎你,又开始去重建。

读文学是好玩的。它给我们带来无限乐趣,新馆被一些人嗤之以鼻,但是在一些小众那里热血沸腾。它用故事思维给我们修筑的长城,不是一砖一瓦的垒砌,而是一个意识又一个意识的转折,让我们在无常中感知生命的精彩。哪怕是再平庸的人,只要能够读进去,也会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用理工脑还是用恋爱脑去读书,总不如一颗“真心”在字里行间明心见性。我们看到的是字,读到的是人生和人性。不管是怎样的情节,总有一些东西能一脚踹开我们的心门,它比一个恋人来得更快更准更狠!你不要想着逃避,要想怎样把所有的“缘”变成人生的圆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