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旅行·在路上想法

山海经作者之谜

2019-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论语社美旅智库

汉代的大学者刘歆认为,“禹定九州,而益等类物善恶,着此书。皆圣贤之遗事,古文明着者也”,以为是大禹时期伯益撰的。清代学者包括姚际恒认为可笑,否定这种观点。

西汉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与父亲刘向都是泰斗级的学者,一道整理过《山海经》,他的学术贡献之一就是发现和抢救挖掘包括《山海经》在内的一批晚出先秦经书,使之免于佚失。他至少要比清代这一帮学者早1000多年,他看过的书清代学者不一定看过。清代学者简单否定是不可取的。

那么,刘歆所说的《山海经》作者禹伯益是什么人呢?伯益是大禹的大臣,又称柏益、大费,又名伯翳,黄帝的六世孙。因协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有:“大费(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人物。中国的上古史是一个很玄妙的历史,文物考证至殷商的甲骨、青铜,而伯益是之前的夏代时期,文字记录是没有的,这也是清代学者否定的根本原因。但从现代考古发现的新旧时期时代的一系列文明看,早在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中华远古文明的确存在。从《山海经》的语言风格,是有别于《诗经》、《尚书》等语言风格,从记述的山脉、物种呈现的景象,简直是不同于地球的另个世纪的侏罗纪公园,丰富万千。我们不知道、或没看到的,不代表他们不存在,可惜在秦汉,人们就把《山海经》记录的飞鸟、走兽当怪物读了,这恰恰可能是古人记录古代中国最宝贵的生态现象了,亟待深入系统研究。而伯益,很可能就是《山海经》传播中的集大成者。

《山海经》是一部价值远远未被认知的、被历史文明迷纱遮掩住的一部科学地理名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研究,多从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故事去解读和演绎,而专注这方面的学者,多为历史文化背景的学者,研究也多属于消遣、猎奇。影响大家最大的恐怕就是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里写到的,当做了儿童读物。实则,就《山海经》体现出的山河、物种广泛的分布和系统的记录,《山海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古代中国第一部地理生物科学巨著。文明的传递和演变就这么有趣,《山海经》演变至今天的形象,恐怕是作者也哭笑不得的了。

一部《山海经》,中国古地理文明的源头。亟待更多发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