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海泩🥑待复审散文每日份故事春风会员存文

儿时的年

2023-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似水de年华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放飞一只孔明灯

烟火起,照人间,举杯敬昔年。

烟花落,四季平,举杯贺新岁。

一年又一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又各不同。如今的年味,异域的年味,体味过种种,最追忆的却是儿时的年。

准备吃食的年

小时候生活在陕北的农村,一进入冬天,天寒地冻,山头光秃秃,户外没有什么农活可干,人们就开始闲息了,整个腊月感觉都是为过年在做准备。

过了腊八就是年,吃完八宝粥家里就开始准备过年要吃的东西了。

北方人吃米少,所以馍馍作为主食登场的频次比较多。黄馍馍,由黄米面做皮包上豇豆和红枣煮熟调制好的馅,以甜为主。还有白面开花馍,家家户户都要蒸上两大锅。然后放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户外冻上一个晚上,再放入不生火的屋子冷藏,在北方,这绝对是极好的天然冰箱。

再就是准备油糕,油馍馍。准备好软黄米,浸泡一些时候然后上碾子压。我们小孩子也要出劳力的,那就是推碾子,母亲在用筛子一遍一遍的过滤下最细致的黄米面粉,直到一点点碾压完成。油糕上锅蒸,有一道工序叫采糕,只见父亲挖起一块滚烫的糕面,快速放到案板上,再给手蘸一下冷水握成拳头使劲捶打几下再搓揉,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很快就做成一个条形状,待其一点点凉透冷却,再把它们切成大小均匀的片状糕块,就可以上油锅炸了。还有油馍馍,需要发酵做成甜甜圈状,也是上油锅炸。这两种食物基本都是放在同一时间做,这样油锅就能更高效利用。自然也会多做很多储存在天然冰箱里。

大概腊月十五左右就要开始准备肉类,多为猪肉羊肉,二十左右开始制作年夜饭的硬菜—八碗。

陕北八碗

都是大肉,一般说是八碗,其实也就只挑其中三四种做就足够了。那时候我们多做肉丸子,小酥肉,爱吃肥肉的会做点红烧肉和扣肉。

这些肉类制作工艺复杂,但却是父亲的最拿手的。要把买回来的肉分类,做肉圆子的要细致的剁碎,案板上此起彼伏的剁肉声,简直太美妙。放入需要的调料待入味,过油锅,再上锅蒸,火候和时间都是有讲究的。总之那时候特别馋这一口,总是早早就守在锅边闻着不断冒出的香气,等着尝第一口,那种满足和喜悦真是可以持续很久。

腊月二十五六开始备蔬菜,蒜苔蒜苗洋葱芹菜各来一点,平时这些菜不大能吃到,大都是从外地运输过来的,所以就觉得格外稀罕。

还得有鱼,北方人大都吃不惯腌制的,所以新鲜为主,寓意年年有余。

再就是瓜子,花生,糖果之类,还有不能少了罐头,都得一一准备妥当,这个年就可以开始过了。

仪式感拉满的年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这一天母亲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擀上几把长长的杂面,再配上从晨起就开始熬制的羊肉汤,便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父亲开始忙着写家里的对联,也帮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写。陕北的窑洞木制的门框有许多小格子,还要贴上窗花,多为红色和绿色,在煤油灯下熏好样子,然后和折叠好的红纸钉在一起开始剪窗花,有动物图案,有花朵图案等等,年三十把剪好的窗花同对联一同贴在窑洞门窗上,再挂上红红的灯笼,喜庆吉祥的气氛就满满的了。

年三十小孩子们会穿上新衣服,这一天是不会挨打挨骂的,家人间也不吵架,要说吉祥话。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从上午就开始准备,下午三四点以后开始选个吉利时间开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互道祝福。晚上备好果盘,有儿时最喜欢吃的糖果,当然烟花也是少不了,没电视的时候一家人围坐玩牌,后来有了电视机就是看春晚,守岁,父亲会准时在零点点燃新年的炮竹。

大年初一天刚亮父亲母亲就开始准备饺子,和面调馅,还有洗干净消好毒的硬币五六个,那时候用一分,二分,五分,然后包入饺子中,大家争着抢着吃,吃到硬币寓意新年发大财,好运气,为了吃到硬币我们都要比平时多吃上好几个。

吃完饺子就要去上坟了,给老先人也去拜个年,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去拜年。

每一个特定日子的安排,让年有了特殊的符号。

走亲访友的年

年初二给爷爷拜年,他总是给我们准备着崭新的票子。当别人都准备5元新年红包的时候爷爷给我们每人10元,当别人增长到10元的时候他给我们50元,后来很快升级为100元,那在当时是最大的一笔收入。

然后再去外婆家拜年。

表兄弟姐妹一年中也只有这个时候聚的最整齐,聊不完的话题也有打不完的架。

很清楚记得外婆家那时候只有一孔窑洞,再有就是舅舅家高山上的两孔窑洞,但我们都喜欢挤在外婆家的那个窑洞。

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大炕上,听二舅讲故事。二舅最会讲故事,还会变魔术,那时候总拿几张扑克牌忽悠我们。“看,你们记住这张牌了吗?好,现在你们谁来把扑克打乱,我一定能找出来刚刚那一张。”果然每次都准确无误,然后我们就无比崇拜。二舅还讲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具体什么真不记得了,但记得逗的我们常常笑出眼泪。二舅还有一个特异功能,能让耳朵动起来,想怎么动就怎么动,好神奇好厉害的样子。二舅还讲小时候骗小姨的故事,他总说小姨是外婆外公从乞丐那里抱回来的,常常急得小姨哭。

二舅的故事总是讲不完,所以年年都盼望着去。还有惦记外婆的土豆白菜炖粉条,百吃不厌。

拜年除了有好吃的还有红包收,还有被塞得满满口袋的糖果,也能见到一些从远方归来的亲戚,说着普通话,打扮时髦,觉得好洋气。

拜年的喜悦来自收红包,来自外婆家的款待,还来自二舅的搞笑!

尽情欢乐的年

拜年回来大概年初五初六的样子,离开学还都有一段日子,那便是孩童们尽情欢乐的时光。

那时候我们一群孩子也学大人打麻将,由技艺好的带领新手一点点学习,讲规则,做示范,往往几把下来也就掌握的差不多,然后叮叮咣咣中可以玩上一天等父母喊回家吃饭了才肯下桌。

有时候是跑去有彩色电视机,又能接收很多频道,能播放春节档武侠电视剧的人家去追剧。

有印象的是《江湖恩仇录》中的峨眉少侠,黑凤凰,白发魔女李莫愁;《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周芷若,灭绝师太;《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二郎神,哪吒,四大天王;还有《小李飞刀》中的李寻欢;还记得《白眉大侠》那首“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碧月星光剑。”的主题曲。

一屋子人,老老少少,看的热火朝天,义愤填膺的,每日更新两集后意犹未尽的散去,第二天准时准点又来追。

有时候又是从年初二开始的闹秧歌,走家串巷送祝福,陕北民歌配上陕北秧歌所到之处热闹非凡,我们很小的时候追随秧歌队到处跑,长大一些了也会参与其中。秧歌一直要闹到元宵节,还有转灯或者转火塔塔。

收集糖纸也是那时候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从酸三色到大白兔奶糖,再到喔喔奶糖,糖果变的越来越好吃,糖纸也越来越精美。常常会把剥下来的糖纸小心翼翼地加入书页中,压平整,有时候还和小伙伴调换一些不同的糖纸来收藏。

那时候的娱乐项目很多,那时候的快乐也很简单。

从旧年的腊八到新年的元宵节,吃完了储备的大部分美食,感受了中国年的喜庆祥和,拜了年,收了红包,也尽情玩乐,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

储存记忆,元气满满,该上学的上学,该务工的务工,该干活的干活,满怀热情奔赴新生活。

这就是我儿时的年,储存在记忆中的点滴,再回望依然美好如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