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集·思维&学习精品阅读方法论

别把“努力”变成打发时间的工具

2016-06-10  本文已影响3803人  文案营销人April

前几天,听一位“时间管理”达人的分享,又触动了脑瓜中某根执拗的小神经,决定转化成文字,及时将其理念分享出来。就像那位达人所讲:增加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所学所得”传播分享出去,在“增加自身潜力”的同时创造“外部价值”。

关于“潜力”与“价值”,我的状态常常是“失衡”的,虽然看了一些书、考了一些证、听了一些讲座……“自我潜力”虽然有所提升,却匮于“输出”,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往往不能得到增值,这种“价值“分别体现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挣到”Money“,另一方面也得到相应的专业积累,俨然变成了空有“理论”的白日梦想家。

就拿我大学的时光来讲,过得并不轻松,以至于“谈男朋友”这么重要的事情都错过了,到我们毕业时,同学问我“大学四年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我脑袋中冒出的“后悔”就是上面那件事情,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而我的时间都花在了貌似“自我增值”的事情上---考证与参加培训,从英语四六级到计算机二级,从BEC中级到会计证,从英文导游证到教师证……,培训也参加了不少,从物流师到新东方英语培训,从英语村到小语种的培训……每天6点多起床,到花园朗读“疯狂英语”,9点钟图书馆抢座,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之旅”,晚上10点钟才回到宿舍,日复一日,现在想想,那时候其实蛮“拼”的,和“图书馆”的关系比和“亲妈”还要亲。

前期铺垫了这么多“努力”的过去式,除了“晒”一下的同时,还想表达更深层的观念:我真的在努力吗?是的,我在“战术上”努力了,但在“战略上”却是懈怠的。战术上,我不想浪费时间,想把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考证。但战略上,我是不清晰的,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是考研、留学还是工作,不喜欢想也不敢想这些“大方向”的事情,想多了会心累,脑细胞也不够用,但想不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过,大脑自动把“未来”的画面屏蔽掉了。所以心里总想着,只要“跟风”做一些充实的事情就好,时间也不算白过。就这样,我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着战略上的“懒惰”,在不知道“方向”的前提下,变成了可怜的“穷忙族”。

问题来了,如果自己的“努力”没有方向怎么办?上文的“时间管理”达人给出的解决方案便是采取“纵向思考法”,即培养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思维习惯。如图所示:做一件事情之前要问问自己做事的目的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怎么去做?什么时间做?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倡导的理念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着急变成“行动派”,先在脑海中把事情的源尾过一遍,对事情有一个规划,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做,以及该怎么做?

(复杂版)

简单来讲,做一件事之前有两个环节一定要考虑,一个是“what”(要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子?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另一个是“how”*(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简单版)

鉴于以上的思考法,我再对以前考的英文导游证这件事情,进行一下“复盘”:

Why:我当时为什么要考这个证书?

一方面,很喜欢旅游,想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兼职做“导游”。另一方面,同学考,我也考,不能输在“跟风”上,否则心里会很不安全。

What:我想看到的结果是什么?

成功拿到北京市英语导游证、去景点免费、偶尔带团做导游、可以出国做领队

How:该怎么做?

需要参加两次考试,一次笔试,考三本书的内容,包括全国景点与北京景点的知识;一次面试,需要背17篇北京市各个景点的英文导游词。

When: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每天看相关书籍3个小时,结合做题,大约要用1个月时间完成;重点记忆,知识巩固,需要半个月;考前重点准备15天。

Which: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买书、咨询老师的建议,并分解每日的读书任务。

以上是我当时对于这个“证书”从上到下的想法,字面上看,貌似想法还算系统,从思考到行动是串联的,就这样,我在这种“驱动力”下,夜以继日的看书、背书、做题,最终用了4个月的时间,考下了这个“证书”,现在还依稀回味得到当时的欣喜,从考场出来后,感觉考的还可以,就连呼吸着的北京“空气”,都变得异常清新起来,心里倍爽倍爽的。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在广州实习期间,做起了“兼职导游”,带着满满的期望出发,却落魄而归,第一次带广东团,感觉非常吃力,全程都被骂的很惨,司机师傅嫌我是新人,不懂路线,不懂导游界的规矩,对我大声斥喝;乘客嫌我不会“粤语”,不会讲解,对我表示失望;好在我的态度比较好,不怕太阳暴晒,东跑西颠的提东西,热切的服务整车人,才勉强的把这艰难的“带团日’度过去。晚上回到了旅行社,拿到微薄的”导游费“,心里一紧,觉得这条路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自此打了退堂鼓,就没再继续。

针对上面的个人经历,不能不说我没有用“纵向思考”的方法,只是想的还不太“全面”,在没有对一件事情进行多维度的掌握之前,就费时费力的考了它,考完之后,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在这条“道路”上做成什么样子,只是随意的去带团,同时,也没有针对“带团”本身做一些研究,更没有进行过程的优化,所以遭遇了几次外部的打击后,内心就不淡定了,最终没有做几次,便坚持不下去,只能将这个好不容易考来的“证书”压箱底了,这就是“自我潜力”没有转化成“外部价值”的典型表现:方向不明确、思考不深入、内心不坚定、努力不坚持。

经过以上惨痛的回顾,我的经验是:我们对一件事情进行“纵向思考”时,要经过由框架到细节的深入,强迫自己多想一点,再想一点,从好坏利弊多个维度去思考,尤其在选择学习的领域时,要遵从由“潜力”变“价值”的方向,去思考,去行动,目的性与方向性一定要坚定,要么不做,如果做了就要深入发展,分析现状,预测未来,缺什么补什么,在某一个领域扎根、生长、期待有一天,也会向毛竹一样,前三年基本看不到它的长高,但三年后的几个星期内,会拔地而起,迅速生长,因为它的根已经深扎于土壤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接下来就能看到地面上的惊喜了!

最后再给自己打一针鸡血:“努力要有方向,别把努力变成打发时间的工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