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三个成本,决定你的决定?
现实生活里,我们总是因为选择过多而无所适从,有时也会因为太过专注自己的短处而落入受害者心态的陷阱。有没有一种原则,能让我们轻松做决策呢?
大家好,今天起,我们将一起共读《牛奶可乐经济学II》。本书一共分为13章,可以根据我所拆的4个主题点来阅读,建议今日阅读P3-26、P101-164。
01
某个读文哲的研究生小陈最近很苦恼,不知道是该继续读博士,还是先就业,还是学绘画。她本人喜欢绘画,但又觉得现在开始学画的话,前面的心血就都浪费了;想读博士是因为,文哲研究生不好找工作;想工作是因为,家庭环境需要她赚钱了。
如果你是小陈,你该怎么选择呢?
假设继续读博,那读完了之后呢,可能还是会因为文哲专业不好就业,从而增加“浪费时间”的数量。所以,读博不过是逃避当下就业困难的借口之一。当下决策的困难之一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决策能达到永远最好。人们害怕的是,一旦做出决策,就有可能对不起过去的付出,甚至将来会后悔。
如果不读博,选择学习绘画呢?首先,家庭环境需要她赚钱了,而学习绘画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显然,单独选择这一项是行不通的,那么先工作就成了排除前两者之后剩余选项。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是否就只有这一个排除法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面对几个旗鼓相当的选项时,难免会陷入这样“非此即彼”的思维,而置更多可能于不顾。有个题目经常被用来问小孩子,地上有一张50元的,一张100元的,你捡哪一张?小孩子通常会回答,100元的那张。为什么呢,因为他被“哪一张”里的“一”限定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才不会管面值大小,肯定两张都捡了。
排除法是用来排除错误的,现实决策不像做作业那样以对错论结果,而是要权衡利弊。怎么做才对自己最有利,是决策的唯一标准。
02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否应该做某事的要考虑的,仅仅是该活动的成本与收益。具体到小陈的案例中,她现在最需要搞清楚的是,哪些才是影响决策的成本。
有些成本对当下的决策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已经花在读研上面的时间,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沉没成本。沉没成本的含义是,一旦你确定它沉没了,就不能作为决策的参考变量。换句话说,过去的投入,和你现在的决策,并没有关系。你现在决定是否要做某件事,只需要考虑做这件事需要付出的成本。
除了直接成本,我们还需要看到一些隐性成本。比如你做一顿饭,需要的食物原材料、煤气等就是直接成本,而人工或者说时间就是隐性成本。然而,还有一个隐性成本是经常被忽略的,就是机会成本。简单来说,如果你叫外卖,把做饭的时间用来写作,那么写作的产出减去你做饭产生的收益,就是你选择做饭所承担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个选择后损失的其他选择的最大价值。按机会成本这个思路,小陈可以问自己,如果不去做某件事的损失是什么:不考博,损失的是父母的经济供给?不学绘画,损失的是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满足感、成为插画家的可能?不工作,损失的是经济来源、学绘画的费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通过这种反问,小陈可以明确,先工作是要务,学习绘画也不能舍弃。那么让自己的决策最优所要考虑的成本又是什么呢?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边际成本了。
边际成本的概念不懂不要紧,举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某大V的付费专栏定价20元/人,其制作总成本是2万元,那么达到1千人他就可以收回成本。之后每多一份收入,其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递减。边际成本最小化,是互联网知识付费的优势,很多职场人士也可以利用这个优势。
比如小陈,可以找份编辑的工作做,比如公众号的编辑,前期可能在技术层面(排版、界面熟悉和操作等)需要多些投入,后期用得上专业所学,然后越做越熟练,以后她获得相同甚至是更多工资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是递减的。而且,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她可以边学绘画学工作,基本上可以实现经济上自给的同时,发展绘画技能,使自己成长的边际成本递减。假设她绘画可以学有所成,形成名人效应,就更加能凸显边际成本的神奇。
03
成本收益决策法的核心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收益原则,不一定能让你的口袋收获更多的钱。举个例子说明这个观点。你购进一台手机,如果出售给陌生人,你能获得1千元利润,而你表弟以你的购进价格买了去,因为如果你不卖给他,就要承担亲戚不和的风险。这里,你就承担了机会成本,即1千元的利润,换得了和谐关系的收益。
成本和收益有时是可以互换的,即没有得到收益,就等于招来了成本,同理,无须付出某一成本,也意味着得到了收益。这跟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成大功,避大险)不谋而合,有时候不赔不赚或者赔的少也是赚的。
不是每个选择都是收益大于成本才是好选择,绝对理性的人不存在,且亦无法在社会上取得长远发展。除了可以量化的经济收益,一些看似吃亏的决策,实际上可以给人带来无形的其他收益。如慈善捐赠,以一定物质或货币成本带来口碑,对后期长远发展有利。
所以成本收益很大程度上并非取决于经济上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无形影响层面的价值。价值观,引导着人们做出自己的决策。读懂经济学,是认识价值的基础,亦是决策的基础。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决策,则是成熟的、有的放矢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