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这个大坑,为什么那么多人前仆后继?

2016-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燕尾子
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

做自由职业者,有一万种理由。

但都与“自由“有关。

朝九晚五也就罢了,动不动就无谓的加班,怎么忍?早出晚归也还好,可来回四个小时的地铁,怎么忍?领导没颜值、没气质忍就忍了,可总是乱指挥,怎么忍?好不容易熬到假期,去旅行还是回家看老娘?两难之选,怎么忍?

…………

为什么要奔向自由职业?还不是为了逃离。至于逃离什么,也都大同小 异,无非是坐班对生活的桎梏。2008年开始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状态,2010年正式开始了全职自由职业者的生存之路。我也是逃离,逃离的是孤独。

10年春节假期之后,回到传媒大学的出租房。两室一厅的房子,只有自己一个人。从春节的热闹,到突然而至的孤寂,瞬间击倒了我。莫名其妙地嚎啕大哭了一场。14岁就开始住在学校的我,并不是容易想家到哭的人。只是青春的迷茫让自己实在找不到安放自我的位置。于是开始逃离。递交辞职,开始了自由职业者之路,也开始了环游中国的旅程,希望能在旅行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自由很爽。

虽然工作时,下午一点钟才上班,下午六点多就可以回家,也很自由。可是全职自由,意味着可以去任何地方。从北京飞往成都,住了七天之后,就开始了川西和云南的旅行。

我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到高原,第一次从2000米坐车到海拔3500的村落,然后攀爬4000多的山。爬山并没有想象中困难,开始时轻松如矫兔,健步如飞。却忽略了海拔骤升,为曾适应的身体。很快就气喘吁吁,接下来就是完全无法直立爬山,只能四脚着地一点点向前蹭。爬到山顶,依然惊艳于高山海子的美景。夜间,在帐篷里,听着夜雨,打开笨重的电脑,重新翻看《荒野生存》,更加明白:

精神的旅行首先始于脚下,精神上的迷茫,也往往需要身体的磨砺来解决。

从2010到2016,完全自由职业整整六年,从2008年算起就是八年。在那次旅行中,我幸运地找到了人生方向,遇到了另一半。这几年,未曾辉煌,也曾迷茫。却幸运地生存无忧,得以享受自由职业带来的“自由”。

自由职业不是万能的避风港,也不是无忧的乌托邦。一万个奔向自由职业的人,至少九千个人都未能生存下来,只能无奈地重回上班的轨道上,从头再来。

懒散的自由从不会可靠,天经地义的自由更是从不会有。只有解决了生存,自由职业才真正有意义。只有比上班更努力,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这就是我开这个号的简单原因,看到太多想入坑的人,找不到生存的章法,所以分享些经验。争取每周挤出时间更新一到两篇经验,也希望有更多人来这里分享自己的自由职业历程、经验与技巧,为后来者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