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大学生活首页投稿

“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9人  鱼小涵
“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昨天无意中翻到一条朋友圈,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不禁有些感慨。

离开家上学已经快四年了,之后的日子至少还会有3+、5+甚至10+年的时间不会回家,也可能像我这样固执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家乡小城。

实在不能夸自己是个恋乡的人,实在是够狠心的女孩儿了。

从上高中开始就没在家过过中秋,但是每次过节,看着朋友圈大家都在发着中秋团圆、一家人相聚欢乐的照片时,我竟从没对自己的孤单感到一丝丝悲凉。

也可能是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和妈妈聊天,自己过的也很自在,何必一心贪恋着家乡的月亮。

哪里的月亮都是亮的。(对不起了诗圣,毕竟和您有不同的年代背景!)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家乡这个概念,没有太多太多的留恋。

乍一听起来还有那么一点点可恨,但是不得不说从心底就没把家乡当成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很感谢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但是感谢之后,我还是坚定的告诉自己,我再也不想回去。

今天妈妈和我聊到工作,为了让她放心,我告诉她说毕业第一年年薪基本能在十二万左右,不少了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回家肯定没这待遇。

她估计是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到了子女前途这些事情。

妈妈是老家一位初中老师,和她差不多大同事的孩子大概都二十几岁了。

很多叔叔阿姨家的孩子各自前途也参差不齐,有的哥哥姐姐是名牌大学在读研究生,有的在北京买房安家,有的挣着年薪三四十万的工资,当然也有的在家乡小城找了工作结了婚安定了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留在家乡的人都不上进,朋友圈看到一个老家的同龄人,做了高中英语老师,经常看到她被家长认可被学生喜欢的照片,还有自己健身锻炼、旅行的日子。我们都无资格评判别人的人生,各有各的自我认知层面的幸福和快乐。

但是家乡的阿姨们总是喜欢谈论各家的孩子们,攀比着想着谁家的更优秀,谁家比谁家的孩子过得更好,谁家的孩子挣得最多,谁家的姑娘嫁了有钱人。来自父母辈的虚荣,我可以理解。

其实,我也特别想让妈妈在和别人聊起自己时虚荣的说,我家孩子年薪多少多少万,嫁了有多少多少钱的富二代,关键是富二代特别上进,还特别疼她,钱都归她管!

呵呵,可是现实是,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存在吧,就算存在也落不到我头上,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何况阿姨们又和妈妈说了,

“就算年薪20万又怎样,其实最后都剩不下的。我侄子,年薪30万,一年剩不了10万”。

你看吧,我们的努力好像就是那么轻松的被别人定义了一个年薪几十万的数字而已。挣得多的,定义起来好听一些,要是花到没剩下钱,这孩子的一年估计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我一直跟妈妈讲,

“你要放平心态,就算是我哪天升职加薪可以挣很多钱时也有可能最后一分不剩。因为我还要投资自己啊,我想长大本事,有大出息,我不只想做一个大公司的螺丝钉,拿着年薪十几万的工资而已。前期的积累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那些无形的你们暂时还看不到。而且年轻时挣的钱,不会想着在北京付首付,挣嫁妆,准备结婚。相比房子,我们可能更愿意投资自己。以后还要去读研究生,还要留学进修,可能未来学习的路还有好长时间要走,如果这么快就买了房子付了首付那接下来的好几十年岂不都要围着这个不动产还贷款了!”

但是妈妈不懂,她所接触到的所有同事、朋友带给她的理念永远都是孩子在哪里买了房子。

所以,我不太喜欢家乡的气氛,也不太愿意和他们解释,尽量让妈妈能理解我就够了。钱很重要,但是年轻的时候纯粹为了存款纠结又有点过于急躁。

我们这些年轻人啊,其实都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天挣了一点小钱,明天就想着报个口语班。

因为我们想的是享受此刻的生活以及铺垫更远的将来。

除此之外,家乡小城的每届市长都贪污,孩子上学、工作、看病等等等等都离不开人际关系。

人情世故、礼尚往来,这些好像我从小就开始接触。毕竟不太大的城市,随便说上几个亲戚就能攀上关系。

上初中,妈妈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又是找人又是送礼终于把我分到了一个好班。

当时记得,从初中副校长的家里出来,我和妈妈讲,“我们这算不算贿赂啊,这对别人来说不公平啊。”

当时的我,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只是心安理得的承受着妈妈给我创造的一切。虽然我知道她在以她的方式爱我,但她也仅能给我创造那暂时的风光罢了。

相比她同事,医院人事科主任,几乎在整个县城都呼风唤雨,子女想当中学老师,很多学霸都考不进去,她家孩子考进去了还是一个很清闲的计算机老师。

一个朋友的父亲,因为被人诬陷做了六年监狱,家人绞尽脑汁却也没办法,再多的钱可能也比不了关系和权利。

......

似乎我看到了家乡很多阴暗、世俗、不争气的一面。

特别是接触了更加多元的世界之后,更加发现原来的生活多么狭隘闭塞。

“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这话暂一听起来可能有点无奈,不过我倒觉得,失去家乡没关系,有爱与被爱的地方就是家。

远方呢,又没有明确的距离,只要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努力,也没什么可怕的。

因为只要在“路上”,我们就不必太在乎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你看她家的孩子多优秀”这些家长里短。不用听到熟悉人的指责,可以一心一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

我很欣赏的自媒体人孙晴悦,她是“原央视驻外记者,曾浪迹于拉丁美洲,想要诗和远方也想要结婚生子,如今依旧在路上”。接近三十岁,重新接触互联网、接触新媒体、创业,从不纠结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纠结身边人结婚买房的意见,只是想把自己经营得越来越好。

前天看到她厦门大学分享,气场真的很强大,眉宇间透露出完全不用在乎何时结婚何时买房的焦虑,对自己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所以,失去了家乡又怎样,家乡不能带给我们想要的东西,必然要失去。

远方的确也很远,谁知道我什么时候真正把英语练得炉火纯青,谁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成为翻译,又什么时候成为百万富翁。但是这些全部拥有,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梦想再难实现,只要一直在路上,怕什么!

“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篇外语:

前天写了一篇文章,“大学三年,我考了八个证书还攒钱买了单反。”很感谢简友们的喜欢和关注,也收到很多同龄人的简信,其实真没觉得自己很优秀,毕竟证书代表不了什么。何况比自己厉害的人太多太多,而且我也会有很多懒散、颓废、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刻。

最近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开始日更。

之前也有开始日更,但是没过几天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坚持不下去了。昨天也是,本来是日更第六天即将又获得一张复活卡的日子,但是由于加班到很晚,中午也没睡好,实在想休息。纠结日更因此挑战失败,就发了之前一篇草稿随便应付了一下,后来转为私密文章了。

想开始写作,倾诉一些真实的故事,特别是自己成长阶段的辛酸、焦虑、孤独和喜乐。如果能给你带去一点正能量那是我的福气,与此同时督促自己读书。

96年,金牛座,起点不高,在外漂泊,相信踏踏实实厚积总会薄发的姑娘。处在大学和职场的边缘阶段。

想要年薪百万,也想要出国留学。渴望探索自己生命层次的更多可能性,并且一直在路上。

不奢望成名,只渴望成长。

最近在读《刻意练习》,读完和大家分享感悟,你们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