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更计划经史合参品通鉴国学文化经典

伪装的仁义---《经史合参品通鉴》25

2019-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璞文1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薨,魏武侯继位,时人皆以为武侯会提拔吴起为相。但武侯认为,留吴起做西河郡守可防秦军进犯,故任田文为相,这使抱有极大期待的吴起大失所望。要说武侯的安排有他的预见性,土地被占了7年,秦国就打了7年,最后秦惠公出兵50万讨伐西河郡,打了场“阴晋之战”,魏国一方屯兵40万,吴起亲率5万步兵、骑兵3千攻向秦军,杀得秦军片甲不留,秦惠公大败而归。

武侯有次乘船漂流沿西河顺流而下,半途中,武侯回头对吴起说:“山河的险固形势多么壮美啊,这是我魏国的瑰宝。”吴起回答说:“国家的险固在仁德而不在地势险要。如果你不推行仁政,那么这条船上的人也都会成为你的敌人。”武侯赞叹说:“好。”

人们常说:“能够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够说的人不一定能做。”吴起劝说魏文侯山河之险不如推行仁政,然而吴起本人的行事风格,残暴狠毒,看不出一点仁义来!与士兵同甘苦也好,劝说武侯德政也好,都是在利用仁义二个字,不是真正的仁义。仁义是假的,自然有假的结果,吴起后来惨死,也就是自然的结果。历史的因果报应,倒是十分精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