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1687/b9b760ebe606b9fc.jpg)
最近情绪气压很低时,企图从虎哥那里求解、求安慰,谁知他根本没有给我解决方案,反而一改往日对我温柔的样子,很郑重的、甚至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一直在刻意回避的问题。
他还特意拿出工作中的事情举例,我大概的理了一下,简单来说,他上班时如何集中精力的做好一件事,下班后如何放松。相反,我想到了我自己,似乎工作生活总是拎不清,却两头都没有做的很出色。
“我挺努力的啊,你看我每天要做那么多工作,工作完后还看书做计划。”
“不,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不知道大家身边是否也遇到那样的人,他们最早一个到公司,也是最晚一个离开,看上去总是埋头在工作,领导总说你们看看某某老在加班,多向他学习啊。
可是那个看上去很努力、很勤奋的同事,工作效率极低,总是到下班后都还没交出方案,一整天都在磨磨唧唧中整理材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1687/58c2b512e6ed0ecd.jpg)
这件事让我想起复读高三时的同桌,一个学艺术的女生。她很有规律的给自己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每天按计划学习,比如上午做数学题,下午做英语阅读理解,晚上写政治历史等文综笔记。
看到这里,你们肯定会说,这女生学习挺有规划的啊。
错了,作为她的同桌,我亲眼看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学习规划中,上午英语课上老师讲语法分析、讲昨天晚自习的试卷,她却在写数学题。可下午数学课时,当我们跟着老师的思维,解着一个个抛物线、等差数列等大题时,她却戴着耳机做英语阅读理解。不仅没有听课,反而学习效率很低,一个下午四节课,我也没见她写完半张模拟卷。
补习高中每个月全校都会组织一次统一模拟考试,当我总分一次比一次高时,她却始终都在原地踏步。我记得入校时,她的总分排名在我之前,可我的高考成绩却比她高一百多分。
那时候,我就建议过她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复习,不然完全可以回家去安安心心按自己的计划来,她却说习惯了。
很多的努力,不过是沉浸在自己给自己的规划里,却没有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与周边的人。也许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可是跟你一起开始的人,却早已把你甩的很远很远。
以前,我也会给自己做很多规划,比如上午学半个小时英语后开始工作,中午休息时看看别人的文章,下午工作结束后回家做饭洗澡,然后在房间里看书写作,还会不断回复朋友关于项目合作交流的信息,总是到凌晨才会爬上床,躺在床上却要刷一两个小时微博或淘宝买买买才肯睡觉。
这样的生活看上去很充实、很忙,可是我的写作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提高,一个星期也没有看完半本书。
记得读初二的时候,亲戚家的一对姐妹花儿住在我家准备中考。那个时候初一初二的学生还没有晚自习,当我每天写完作业准备睡觉时,她们下课回来了。拿着一大摞英语、化学资料练习题,走到我们房间,跟我分享她们一天在学校里的事,还有复习备考的紧张与辛苦。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1687/d74253f57f537fcb.jpg)
每晚都在聊天与排队洗澡后,12点就被大人们催着赶紧睡觉,我注意到写字台上的书,一页都没有翻开过。
曾经我也经历过那个时期,晚自习或周末回家后,包里总是会放上笔记本、书,可是直到返程的那天,书都没有打开过。
回想起大学时去过闺蜜家里一次,走进她的书房,给人一种温馨、好学生的感觉。当我看到她书桌上的笔记本时,好奇心促使我拿起来,一页页的翻开。从语文、数学到历史、地理,六门学科都很认真的做了笔记。看到那漂亮的字时,我忍不住不停的夸她真的很认真,而我,也仅仅只是重要的三门学科才做过笔记而已。
那时她走进来哈哈大笑到说,尽管那么认真的做好笔记,却从来没有认真的学习、消化过,成绩依然偏科得厉害。
除了学生时代,如今工作后的我们,总是心血来潮的想学英语,买了一大堆学习材料后,马上就积满了灰尘;上网查阅了很多PPT模板、工作资料时,总是随手另存到U盘里,直到内存已满都没打开消化学习过;给自己列了很多看书List,结果买了很多书回来后,除了翻开第一页时拍照发了个朋友圈,就基本上束之高阁了。
为什么别人总是能高效的完成工作,打篮球的学生依然成绩位列前茅,那些不动声色就把托福雅思考满的同学,他们难道就不努力、不用功吗?
我们总是喜欢别人用“勤奋”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希望别人眼中的我们,既聪明又勤奋,可我们真的是那样吗。
我很喜欢《北京女子图鉴》里的一句台词:除了你自己,没人知道你有几斤几两。
不久前我嘲笑过虎哥很长一段时间,他说他下班后在练字,我嘲笑他的原因是我了解他三分钟热度的性格,家里已经有很多因为他一时兴起就买回来的东西,比如学日语、学书法、看书等等。
我问他这次能坚持多久,他说不愿想坚持这件事本身,仅仅把它当成每天的一种习惯吧。
工作以后,我总是自以为自己很努力,而自己每次的半途而废都仅仅只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回去看孩子、工作太累、没有时间等等,却从来没有深究过自己的问题。
某天中午在收拾书柜的时候,我翻出了大四考研时的学习资料,顿时就呆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1687/b2197ef05b352933.jpg)
以前能一个半月默写完五本一千多页的新闻传播概论、传播学理论,把考研英语一、英语二的十年真题阅读理解练到一题都不错,后来还为此裸考过了英语六级。把书读薄再读厚,反复研究。考研三个月,笔芯都写完了一整盒,嘴巴喉咙反复发炎。
考研的时候很穷,除了郭庆光的传播学,其他四本书都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还用铅笔做了很多记号,只花了140块钱买过一本考试大纲。那个时候连一个人安静背书的地方都没有,每天五点半就跑去抢座,躲在那个空置的储物室里,有时候读着读着,屋顶上的水,滴在书上,再反打到我的脸上。
看着自己默写出来的几十页密密麻麻的A4纸,我内心极其惊讶的反问自己,这真的是我做的吗?为什么那时候可以静下心来只做一件事,如今却这般浮躁,动不动就炸毛、放弃。
最近看李尚龙老师的书里写到一句话,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如今有了一个人学习的环境与场地,却没有了那种紧迫的学习氛围,因为心里没有了那种只做好一件事的信仰。
我想这世间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与事,可是我们却需要打磨自己,不被环境所影响,仅仅只想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