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但是并不了解的消费金融
这是一个人人都看好消费金融的时代,却并不是一个人人都看清楚的时代。【是为题记】
那么,就来八一八。消费金融是什么,消费金融做什么,为什么看好消费金融,消费金融从哪儿做起?这几个应该是从业或者对这个行业(如果它算是个行业的话,起码算个细分吧)感兴趣的人都想过的几个问题,如果没有想过,希望这几个问题能解答各位心中起码80%的疑问。
第一个问题,消费金融是什么?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我们换一种理解的方式,中文的语法是讲主谓宾定状补的,按照这个规则,消费金融是一个偏正短语,有一个主语(金融)和一个限定词(消费),所以,消费金融可以理解为专注于消费领域的金融。继续拆解下去,消费,英文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是 consumption,这个词最直白的是购买的意思,所以,消费金融实际上就是购买的金融。而广义的消费包括了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相比于个人消费,生产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经营行为,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消费金融应该是个人消费,也就是个人购买的金融。继续解释金融,还是先套用百度百科的解释,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看起来比较复杂,毕竟是一个广义和包容性的概念,任何资金流动性相关的活动都可以纳入金融的范畴里。而就消费金融来说,金融仅限于贷款的发放和收回。所以,絮絮叨叨了这么多之后,消费金融是什么,可以有一个比较直观,简单的答案:消费金融是服务于个人购买的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第二个问题,消费金融做什么?其实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基本上第二个问题也就容易回答,只要为个人的,面向购买行为发放和收回贷款的都可以视为消费金融。购买行为在当前的这个工业或者说商业而非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而言,是无处不在的,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置地购房。所以,消费金融也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柴米油盐不太需要通过金融的手段来实现(如果连柴米油盐都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支撑的话,那么更需要借助的手段应该是社会救济了),置地购房则是因为容易变相成为投资,或者投机而从政策上限制了更广泛金融手段的支持。所以,消费金融所支持的绝大部分是在这两个端点区间之内的购买行为。比如,我们在市面上看到很多的手机分期、电动车分期、家电分期、奢侈品分期、医美分期、旅游分期等等。经过这个推论过程,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第一个问题的精细化,消费金融所面向的,是以非投资(机)为目的的基本生活保证性消费之外的个人购买的金融需求。这里有一点可以讨论的是,以不限定用途发放的现金贷款,是不是属于消费金融呢?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看好消费金融?BAT都在做,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做,实业大佬也在做,没有在做的也天天都说要做,还有更多的服务于消费金融的产业的正如火如荼的聒噪:媒体、掮客、上游流量服务机构、下游的资产服务机构以及各种IT、数据、模型的工具服务机构,望风而来,闻风而动。那么,头部这些玩家到底看上了消费金融的什么好?
在社会上趴的越久,越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相对来说,政策风险是最大的经营风险】,其实,还有一句话,聪明的人并没有反复的说,【相对来说,政策红利是最大的经营红利】。这也是为什么传说中的聪明人看着新闻联播炒股的奥义所在。之所以说消费金融处于政策红利中,大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决策层希望通过消费金融从消费侧逆向推动供给侧,也就是生产制造侧的产业升级,通过提升消费品质的市场选择的能力和手段而非行政命令、财政补贴的手段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提升,这个是国家大策略,或者可以说是基本的国策;另一方面,决策层同样希望把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国家投入带动民间投入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居民消费驱动上来,也就是新闻里经常说起的三架马车,要换一匹叫消费的马。通过金融的手段,提升居民个人消费的支出,进而带动整个上游的产业,制造和服务业。所以,按照这个思路,消费金融是被寄以厚望的。那么,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有了,消费金融坐拥政策红利。
最后一个问题,消费金融从哪儿做起?认真看完前面的内容,这一题应该是一道送分题。消费金融是背负着消费升级,进而带动制造升级的重任的,而且是聚焦个人消费,个人购买领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金融有一个很明确的角色标签,那就是提升性,或者叫改善性。也就是说,消费金融的生存空间或者说适宜生长的土壤应该是,改善性。这个改善性该怎么理解呢?有两个维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一个是有改善性消费需求的人,一个是具有改善性消费特征的产品或者服务。简单来说,一个是升级的人,一个是要升级的货。再具体一点,一个人最大的一次升级可能是从学生状态跨入到职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的消费需求有着改善性的需要,衣食住行都面临着和学生生活巨大的差别,而且周遭的环境也带给他去升级的压力和要求,他需要和周围的环境的融合和认同;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可能会因人而已,但还是具有代表性,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升级、学校宿舍到白领公寓的升级、东南亚三日游到欧洲十国游的升级,这个逻辑和我们前面说的消费金融一般不做柴米油盐的逻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最基础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是消费金融去聚焦,或者说,并不是消费金融适合去聚焦的业务领域。
再从正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人的升级和出生和家庭等很多条件相关,但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时间线,22岁或者23岁大学毕业,28-30岁组建家庭、为人父母,35岁以后事业基本分水岭构建完成,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相对明确的升级需求;产品和服务也类似,在某种程度上是跟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来的,比方说,家电的自动化,轻薄化到现在的智能化,智慧化、生活服务的(家政、物业等)的全面化,标准化,个性化到现在的定制化。第四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面向改善性的人群和产品。
赛道在前,谁会赢在枪响之后?【是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