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得性偏差––我们是否真正客观的看问题2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椰子数学

第一篇,我们用多个案例说明,易得性偏差现象,及其易得性偏差产生的第一个原因:1.信息的可提取性:①最近发生②媒体高频报道③亲身经历④生动鲜活效应。

今天接着讲剩下的两个内容:

易得性偏差产生原因234

如何避免易得性偏差

易得性偏差产生原因:

2.搜集集的有限性

我们在遇到一个问题时,需要的知识有可能超过认知边界,如果此时无知的认为自己还是完全明白,就会用我们认知边界内的思维去分析我们认知边界外的领域,必然产生偏差。

比如,你没学医,一个人得了大病,你瞎给结论和建议,这很可能产生偏差;你不懂教育规律,主观判断孩子成绩差就是懒造成,可能产生偏差;你不懂股票,听朋友或所谓专家介绍,就重仓某股,被套牢,这也是认知偏差;查理芒格说,每个人都有个能力圈,也就是认知边界,你在处理问题时,总会在自己能力圈和认知边界内,提取信息。如果问题本身超过个人认知边界,而本人却没有意识到,依然按自己的认知边界提取信息,这就产生了易得性偏差。

3.伪相关

伪相关,本质是归因错误,导致认知错误。

比如有个段子:林彪不抽烟不喝酒,活到63岁;周恩来喝酒不抽烟,活到78岁;毛泽东抽烟不喝酒,活到83岁;邓小平既抽烟又喝酒,活到93岁。

把寿命变长和抽烟喝酒正比例相关,这就是伪相关。从而得出错误认知,抽烟喝酒对身体不一定伤害大。

类似案例还很多,比如北大保安张俊成,因为在北大当保安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然后错误的归因,因为当保安,所以成功。北大毕业后卖猪肉的陆步轩,现在靠一号土猪身价百亿。他的成功也并非做猪肉个体户,而是和同学做的猪肉行业的品牌和生鲜企业,背后还有他因为卖猪肉产生的巨大广告效应。

所以,很多事情,只看表面,不看本质。必然产生错误归因,导致伪相关。

4.想象力

想象力,只事情没有发生前,你自己通过想象力,把你希望的结果具化,形象化,生动化。如果这样,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在你大脑里就会客观的概率产生偏差。

如何避免易得性偏差呢?

1.掌握本领域较深专业知识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专一行。在自己选择的职业范围内,把专业做深。这样就会扩大认知边界,在处理本领域内的大部分问题时,都处于自己的认知边界内,这样可大概率避免易得性偏差。

比如,你是教师,深爱教师工作,教育学心理学认知深,教育实践做的好。那么在接触到不同学生时,就会给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并且因材施教,事半功倍。如果你是医生,医术高明,那么,在你所在科室内,就会高概率切中病因,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所以,专业知识,领域内知识,毫无疑问要越高越深越好。

2.跨学科学习

社会是复杂的,必须多领域跨学科学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社会。

可借鉴查理芒格跨学科学习方法:

跨学科学习,才能面广,真正扩大认知边界。如果专业性和跨学科学习,就能形成T型人才,有深度有广度。

3.证伪思维

大多数人,在做判断时常爱证实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规思维。

但其实可以逆向思维,常用证伪思维更高效。

原因很简单,证实和证伪所需信息是不对称的。证实需要n多个事例,都不一定严谨证实。但证伪只需要一个反例,即可证明错误。

所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偏差时,常常质疑自己的结论,用证伪思维进行验证。

终于写完。

概括下,易得性偏差产生的四大原因:
1.信息的可提取性
2.搜集集的有限性(认知边界)
3.伪相关
4.想象力

避免易得性偏差产生的三大方法:
1.专业领域深
2.跨学科学习,认知面广
3.批判性思维,质疑精神,逆向思维,证伪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