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告诉我们||做加法是本能,做减法是智慧(一)

2022-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平999

#齐帆齐微课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了?加班、应酬、内卷,为房子、车子、票子?为什么越来越忙碌了?

《减法》实体书

《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副教授莱迪·克洛茨的一项“减法”研究成果:当人们想要改变现状时,更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精简当前的事情;可是一味做加法只能使人越来越忙,并不是人生的最优解,只有抓大放小,做减法,提炼思维和行动范式,才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感的方法。

作为“减法”原则的提出者和倡导者,莱迪·克洛茨把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成果写就一本书,书名叫《减法:应对无序与纷杂的思维法则 》。

这本书不仅探讨了人们喜欢做加法的深层原因,还提供了一套减法思维法则,帮助我们化繁为简,在有限的人生中轻装上阵。

那什么是做加法和做减法?为什么要做加法和做减法?怎么才能多做减法?如何做减法?下面分享我的读书收获。

一、什么是做加法和做减法

加法的忙碌和困惑

扪心自问,我们的日常事情是否变得越来越多了?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习惯用加法来解决问题,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比如:管理一个单位有很多制度,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认为需要再有其他制度做补充和完善,那么再增加几项制度,制度需要人去操作去落实,越增加越繁杂,越繁杂越不好操作,管理越来越累。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矛盾变得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人们想要改变现状时,更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精简当前的事情。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房,坐更好的车。钱多需要理财,既困惑又担忧;房多累主,既身累又心累;高级车需要精心保养,既烧钱又担心,数不胜数。

做加法,只能使我们越来忙碌困惑,应了老子那句话“多则惑。”

减法的力量

这个例子一定要讲,因为对我触动很大。八十年代初,一名美国黑人码头工人利奥·鲁滨逊带领工友们,拒绝搬运南非的货物下船,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各个港口都开始拒绝搬运南非的货物。接下来,那些在南非投资的厂商就不敢投资了,因为货物都不能下船。所以欧洲、美国的资本逐渐从南非撤出,最后竟导致南非整个种族隔离政策系统的崩溃。这个减法的力量太大了,纳尔逊·曼德拉经历了27年的牢狱之灾,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时间斗争都无法实现的目标,最终竟然因一名黑人工人的减法动作在南非实现了。

对于我们常人来讲,断舍离就是一种减法,使我们更清爽、更简约地去迎接每天的生活。

二、人们为什么喜欢加法不喜欢减法

因为加法是本能,从原始社会看,人类有“展示自身能力的本性”。一直到现在,女同志喜欢背贵包、好看的包;男孩喜欢贵一点的车,都是为了展示自身能力。

人类还有“获取物品的本能”。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存条件非常糟糕,上午能吃到东西,下午未必有饭吃,所以人们一有东西就囤起来,尽量往家里放,心里有安全感。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人类还有“感受多少的能力”。没有学过任何加法的孩子,你给他两堆儿糖,他就知道哪堆儿多,哪堆儿少,这就叫作感受数量的本能,是比较心理、攀比心理形成的基础。

在人类历史上,加法定义了文明。比如:罗马斗兽场、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这些东西开始肯定是增加的。所以增加给我们带来了文明的基调,使我们觉得只有增加东西,才能够显示出文明的力量,这也就导致了人类的本性依赖增加,而忽略了减少。

我们喜欢加法,喜欢自己制作或添加的东西,增加衣服、更换或添置家具,有一种成就感。

删减东西,把家里的东西扔掉,心里会很难受,意味着买错了?是不是还有用?

并且我们相信:某个事物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失去比收获会更令人不安。当然,摒弃不合理制度,拆除一条碍眼的公路,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也没有失去什么,但人们容易把减少当作一种损失。

三、怎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呢?

去“更深入地思考”

思考是需要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动用,不善思考,喜欢在惯性中工作和生活,那些因小区更换保安或园艺公司而不同意闹意见,抗拒正常拆迁的“钉子户”,他们不想变化,不想深入地思考,只是本能地觉得我不想要变化,我就是不同意。

去“有意识地想到减法”

在处理问题时,比如公司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工作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考虑用一下“减法”去思考。

在改变上投入更多的“心智带宽”

这次听书,“心智带宽”这个词是我第一次听说,很有感觉。

什么是“心智带宽”?樊登讲了一个例子:一个人在打电话的时候,你给他手里塞什么东西,他都会接着。给他递一杯咖啡,他拿了,说声谢谢;还在打电话,牵条狗交到他手里,他也接了;接后继续打电话,一会儿突然发现怎么有条狗在手里?这种无意识时心智容量是降低的,或者说就没有心智容量。这个心智容量就叫“心智带宽”。

每个人的“心智带宽”是不一样的,遗传基因、小时候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是否有大吼大叫习惯等对一个人的心智带宽影响很大。后天我们做事“一心二用”,会占据“心智带宽”,影响做事效率和效果。

比如:开车打电话,每个会开车的人基本都会有这种经历。总觉得打电话照样能看路,不会影响开车。但打电话会占据你头脑中的“心智带宽”,“心智带宽”变窄了,开车的反应速度立刻下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有了问题,多思考,投入更多的“心智带宽”,不凭惯性做决策,不拍脑袋说话,就会智慧很多。

(待续)

22年度年度写作营第31篇,2149字,累计39790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