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努力是骂人的,99%是给自己的懒找借口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你好,我是青陵台主
没想到有一天,努力会成为贬义词,你很努力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1
——你很努力。
——你为啥骂我?
很多人都很赞同这句话,咋一听也很有道理:如果你真的出了成果,别人就不会夸你努力了,努力这个词,实在是太“水”了。
这让我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笑话:如果一个妹子长得好看,那就夸她漂亮,如果比较普通,那就夸可爱,如果连可爱都算不上,那就夸她性感,如果一看连性感都谈不上,那就夸她有气质,如果一看就没有气质,那就夸她聪明吧。
你看,气质和聪明这类的,不容易被定义的总是不被认可。
但是,我见过很多漂亮的人,称得上有气质的非常少;而一个聪明的人,见得更少了。
漂亮是表象,气质是教养,聪明是内涵。
如果要选,那我选聪明,其次选气质,最后选漂亮。
同样的,努力大概就相当于气质聪明,你不好去定义,所以经常被用来敷衍,大概就是一个安慰奖吧。
但是,努力真的不是一个贬义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论调,无非是因为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了。
这个社会太缺少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毅力了,也少有人真的去静心做某一件事,很多人的节奏都被带偏。
鼓吹“你很努力”是在骂人,鼓吹“选择比努力重要”,鼓吹“方法比努力重要”……这些不过是很多人为自己的懒找的借口罢了。
今天程序是风口,明天觉得智能有前景,早上在研究经济,晚上发现管理学更好,一本书还没读,就去研究读书的方法,一件事还没做就想着怎么走捷径……
毕竟选择重要,方法也重要,但是,结果呢?
三只兔子不可追,你以为的选择和方法,大部分都是在绕远路。
2
我有两个学姐,13年毕业的,都是学中文的。
一个毕业之后进了传统的出版社,一个先是做人力资源,然后觉得教育很有市场,最后看到新媒体很有前景,又去新媒体了。
新媒体这几年发展前景很好,但是那个进入传统出版社的学姐学到了很多东西,很轻易的跳槽到新媒体行业,薪水很快就实现三级跳,一涨再涨。而那个不停的做出”更好的选择“的学姐,现在薪水比应届生也高不了多少。
如果她能在一行好好的干下去,都会比现在要好。一味地追求风口,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不被吹跑。
在一年前,有一天我觉得我知识量严重不足,于是就去看书。
看了两本我觉得没什么用,想着是不是我看书的方法有问题。于是我看了一堆关于怎么看书的知识。
怎么做笔记,怎么画思维导图,怎么分析结构找重点……
结果就是我一本书一看就是半年。因为大部分书,我们压根不用这么精细的去读,如果每本书都这样去读的话,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
很多书看一遍再看一遍,都比你抱着上课的方法去看要好。
那些方法可能很好,但是对于一个阅读量不高的人来说,非常扯淡。
我舍弃了那种方式,看书很随意,半年成功的看完了十几本书,每本书我都不能给你严谨的分析他的结构,也没那么多读书笔记,我就随手记下一些知识点或者写写简单的书评,后来我发现写作的时候明显比以前顺畅了。
我在没有努力之前就去寻找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其实是自己在努力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没有努力作为基础的选择和方法,都是空中楼阁。你去鼓吹基础不重要,这不是在乱带节奏是什么?
拿来主义是很危险的。
3
有一句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一席话上面了,但是十年书更重要。没有这十年书,你以为你能听得懂那一席话吗?
没有十年书,一席话等于是废话;没有一席话,十年书可能会走一些冤枉路。
柴静在《看见》里面写了一件事:
她刚进中央台的时候,陈虻拍出一盒烟问她:这是什么?
“……烟?”
陈虻说:我把它放在一个医学家面前,我说请你给我写三千字。他说行,你等着吧,他肯定写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多少倍。
还是这盒烟,我把他拿给一个搞美术设计的人,我说,哥们请你写三千字。那哥们会给你写这个设计的颜色,把它的民族化的特点、它的标识写出来。
我给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你,烟草是国家税收的大户,如果全不吸烟的话,影响经济向哪儿发展。如果我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
最后说的一句话十年后仍然拷问着柴静: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我们也来问一下自己,我有吗?
每一个坐标系都是要通过努力来建立的。
同样一件事,你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国际等各个角度来谈,前提是,你要熟知那一块。
从哪个角度来谈,这是选择;你有没有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谈,需要积累。
大家都知道,议论文其实是最好写的,因为模式特别固定。
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正论或者反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
简单吧?
但是照样有很多人不会写,因为他们知道方法却没有内容,缺少了积累。
不努力你能积累啥?
4
之所以大家否定努力,就是因为太想要结果。恨不得读一本书就能掌握知识,上一次课就能学到技术,学两天英语就能丢掉字幕,跑步三天就能八块腹肌……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哪是这么简单的?
现在很多外国的书翻译的让人不忍直视,不说语言优美了,句法都不通。为什么?一本书三个月就翻译出来了,这的确很容易出成果,但是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了。
杨绛从学习西班牙语到翻译出《堂吉诃德》用了十几年。放在今天,大概只能用“努力”来形容了。同样的,曹雪芹一生心血写了一本《红楼梦》,现在很多人靠这本书养活自己,形成“红学”。要是放在现代,几十年你就只写了一本书?只能说,你很努力啊。
他们都是努力的人,没有想着走捷径,没有想着去选择,没有想着找方法。
因为努力就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方法。
那些说“努力是骂人的”,99%是给自己的懒找借口。因为不想努力,才总是想着去选择,才会想着方法。最后转了一圈,什么都没学到,倒不如一开始就用笨方法:下功夫。
选择不是不重要,方法也不是不重要,而是没有努力作为支撑,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是个正常人,努力都不会差。
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
没错,后面还有一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可是,没有这汗水,你哪来的灵感?
有一句话叫:以诸位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同样的,以诸位积极赞同“选择比努力重要”“方法比努力重要”“努力是骂人的话”的这种心态,也根本轮不到做选择找方法。
因为你做出的选择是无用的,找的方法也是纸上谈兵。
请夸我努力,我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