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真山与园林叠景
掩淄造景仿自生,未山先叠山势棱。构土成冈不为趣,堪堆秀木潋峻成。
园林叠加中《园冶》将园林叠山视为对于自然真山的在造,所以当我们在江淮地区所看的园林中,基本大体都是依山造山,依水顺水;不破坏原来的自然景观上,再去建造房屋建造,以形成新的园林叠景艺术。而不是一味的去描摹自然。
山水有叠式,所以造景园林的叠石不同,形成的特殊的园林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在园林中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这样的美景是匠工们一点一点苦心去堆叠出来的艺术。对我们来说,或许只是走马观花,但对园艺者而言,这就是匠艺者的心血。点点滴滴。
在《成文自序》中,计成提到,“润之好事者,取巧石置竹木间为假山。”对此类一味的描摹自然的做法,计成不以为然。提出,“世所闻有真斯有假,故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茫者之拳磊乎?”即:润州四周都是景色宜人的真山真水,为何不直接取法自然,以真山为蓝本,反而一味描摹山体外形,失去了自然山水的本来意境,如同作假山模型一般虚假而终不得要领。
所以,当我们在反过来再次细斟中国园林叠景时,是否要反复细微一番。
叠山造势不可取势,抑景而不可致景。成形而不可立形状,复堆而不可细叠。
中国写意山水园发展到明清,已经从思先上、审美和手法上完成了对自然山水的提炼、抽象乃至概念化的过程。尤其对于园林叠山,其创作和欣赏须通过文学化的类比和想象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观叠山意象。园林叠山之所以能以假乱真,就在于它的抽象、概括,集中了自然真山的典型特征。正如文学座屏中的人物,明知是假,却让人感到比真实生活的人物更加真实的典例特征,对于园林叠山而言,要比真山更典型、更概括、更集中反正其本质,仅依靠亦步亦趋的描摹、不加以概括地复制自然山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山林意境深求,花木情缘易逗”,叠山者唯有深入了解自然山水,才会有真实感人的作品。
晚安。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