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好玩的历史

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2018-02-24  本文已影响3人  拾起笔尖散落的文字

之前写过一、二、三部(博客),这次就接着写下去。《大秦帝国》第四部阳谋春秋,主要讲吕不韦的仕途之路,从经商到转政,再到一展拳脚,及至自裁而死,伴随的是秦国经济、军事、政治、民生各方面的变化。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冲突在于秦国应该宽刑还是严刑。吕不韦主张宽刑,认为这样法制才全面完善,毕竟社会除了法律还有人情,要考虑到民众感受,嬴政则认为商鞅法的根基便是依法治国,严格遵照法律,宽刑会腐蚀法治的基础,最后腐败丛生。其实都有道理,最终还是看时势发展,不管变化还是如故,都是考虑当前的情势。

还有一个难点,是对吕不韦的功过评说。秦国的政治清明和后宫淫乱全系一人,既不能抹杀他的功劳,也不能忽视他的错误,嬴政总结得很好,句句说到重点。

学问方面,礼仪、法制、名实之辩这三部分内容涉及比较多。礼仪具体介绍了谥号、庙号、冠礼、表字等,法制则是再次强调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名实之辩说的是名家以二十一事(哲学命题,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白马非马)闻名天下,后理论被荀子破解。这一部分非常精彩,胡适的解析角度新颖,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喜欢的万万不能错过。

说几句题外话。对这套书的感觉,从一开始的狂热到之后的思考,再到现在的会意,就像人的成长,从只允许赞美,到反思自己,再到综合看待。单就刻画人物而言,这套书无疑很成功,每一部都有几个人令人印象深刻。而对比史实,就有比较多比较大的出入了,选材接续等只是利于小说情节的发展,想看更真实些的东西,移步吕思勉或孙皓晖另一本书。

所以对这本书的看法,网上也有非常推崇和反感两派,我个人则更愿意这样看:作者是塑造一个心目中的帝国崛起,有慷慨激昂的时光,有低迷呜咽的历程,有英雄,有小人,世事变幻,只有初心不改。与其说美化历史和人物,我更倾向于树立做人标杆,胸有正气,有所为有所不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