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我们都给得起
小墨子会爬了。把他扔在沙发上,他会执着地向前爬,绕过他的不倒翁,口咬胶,伸出手努力抓住沙发上散落的手机或者Ipad。刚开始我们都惊喜的感慨,“看看现在的小孩多神奇,就知道直奔着手机而去”。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或许不是因为他聪明,只是在他每天每天的耳濡目染中,他的爸爸妈妈总是捧着手机。
小孩子模仿和学习的能力,开始得比我们想象还要早,还要强大。你给他看到一个什么世界,他就会相信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过年了,和亲戚们视频。有孩子的家庭话题总是离不开孩子的学习。
那个可怜的孩子被拽过来要求在视频里背一段英语课文,让我这个远房的姨妈听一听英语怎么样。(我不知不觉成为了过年期间被讨厌的七大姑八大姨之一)这个寒假里,那个十岁出头的小孩不仅要去上英语班,还需要去学数学,学作文。
我惊叹,我真是被时代淘汰了。小学生怎么还需要一对一的数学指导?答曰“爸爸妈妈辅导不了。说爸爸妈妈辅导的时候不仅方法不对,而且态度还不好。“
这对爸爸妈妈我知道,和许多爸爸妈妈一样,平时工作忙,应酬多。回家就盼着可以看看电视刷刷手机放松一下。辅导孩子是任务,又不比工作轻松;所以不见成效难免觉得有些抓狂。爸爸妈妈生气,孩子觉得委屈。一来二去,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就必须考虑请家教,一对一指导。
不禁很为这个孩子伤感,对于他,学习现在就是不快乐的事情。他还要熬多少年,才能熬出头。
听说现在的家长都有微信群了。还需要配合老师完成各种课外作业。
想当年我们念书的时候,老师需要家长做的,顶多就是在试卷后面签一个“家长阅”。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课业不重。高考从来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情,而且我们那时候出国念本科并不是一个流行的选择。
现在想来,我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虽然没有辅导过我的功课,但我们家有相对浓厚的学习环境。记忆中我的妈妈一直在学《许国璋英语》(学的怎么样不知道,反正是学了很多年。。。),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的妈妈还读完了西安交大的硕士学位。所以我学习的时候,她也在学习,甚至比我还忙。而我的爸爸,虽然经常出差忙的见不到人,但是家里有很多他还是文艺青年时候看的书。记忆深刻的有80年代的《读者文摘》,一年12本,每一年都被他用线装订保存。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是我爸藏书里翻出来的。
很多书是囫囵吞枣读过的,也有一些喜欢的会反复看。假期里看,平时藏在作业本下偷着看。所以尽管我理科差的一塌糊涂,但是我从不厌恶学习。
如果孩子可以拥有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读书的能力。持之以恒,就算他不擅长某一个学科,他的人生一定不会太差。毕竟,总有一天考试会结束;但是,读书和学习却是一件一生不应该终止的事情。
我发现,现在的小孩子,很多说话年龄都比我们当年晚。
除去个体差异外,宝宝的说话能力都是需要被启发的。当年,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时每刻都在教我们说话。现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玩手机。
我们总喊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陪伴绝不应该是坐在孩子身边玩电视,看ipad。陪他成长,是参与到他成长的过程中。和他一起读书,写字,学习;而不是一边追着剧和小说,一边告诉他你快去做这个,或者质问他,你为什么不做那个。
我们最近在筹划装修,墨宝的程序猿老爸是个电子产品控。他兴奋的想着要家庭影院,要智能家居。
其实,我更怀念我小时候的家,不大,有些乱,却随手可及可以看到一本书。
书不应该被冷冰冰的放在书柜里,锁在书房里,而应该在我们身边。
想一想,也许再过不到两年,小墨子就可以开始读绘本,甚至是简单的书了。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是爱读书的。但是,总不能手里刷着手机,看着各种真人秀,感慨着ipad真的是天然保姆,孩子就是不爱念书吧。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教育。而这最好的教育,只要我们想,我们就给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