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何处千寻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去了祖国的大西北青海甘肃玩了一圈。趁着记忆里还有些东西,赶紧记录下来,以后回想起来也有迹可循。文采有限,没法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和有趣的经历转化成文字,也不在意了。

第一天来到西宁,刚下火车,便感受到一阵凉意——六月的西宁竟然要穿个外套。这是大西北别样的欢迎仪式,让我深深记住了这座青海省会。

因为旅游的缘故,我提前了解了青海的四大名景——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和孟达天池。前三个景点在我们的线路之上,本来是都要去的,但囿于我们一行人对藏传佛教了解有限,兴趣更无,塔尔寺便直接略过。于是,这次旅行的第一站变成了西宁和青海湖之间的拉脊山。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可能美好的事物的到来总不会那么顺利,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就遇到了雨。车子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被大雨模糊了视线,窗外的风景也没法尽情的欣赏,但还是可以看到一片片的牛羊,广袤的草地——大西北的名片还是让我眼前一亮。上到拉脊山景区,已经达到了海拔4000多米。这里的藏族文化浓厚,更有当地藏民修建的神殿。但更吸引我们的,却是这里雨后的天空。因为雨的缘故,我们在神殿处稍作逗留,就继续坐车前行。行不多久,雨渐渐停了,太阳也从云后探出了头,这时,一幅久酿的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湛蓝的天空和白云映衬着雨后的草地,仿佛是从电脑桌面中走出的画卷,甚至在我看来,这种纯天然的景致,要比电脑桌面还美。在城市密集的高楼里呆的太久,甚至觉得天空也就这般大了。当见到这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连到天际的时候,才知道在这天地间,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青海,他满足了我对天空的所有想象。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草原中的大海”——青海湖。

以前对青海湖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书中,在别人的口耳相传中,在自己脑海的想象中。这次亲临湖畔,自然有不一样的感觉。可能是景区的人工痕迹太重吧,让我有点淡淡的失望。对于这种大自然天成的美景,我当然想的是越回归自然越美好。想象着自己站在湖边,湖面微风吹过,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湖水,周围是广袤的草原,湖边飞鸟成群,天上阳光灿灿。虽然所见不及想象中那般诗意,却也多了份真实。青海湖并不似江南湖泊温婉灵动,也没有大海的波涛汹涌,他更多的是辽阔旷远,深沉厚重,像极了大西北的性格。当然,青海湖最令人陶醉的,是他将草原和大海完美的融入在了一起。青海湖的四周是连绵的山脉和草原,拥有着湛蓝的天空和白云,倒影在湖水里,仿佛草原走进了大海。在这青藏高原,这旷达的西北,孕育出这样一个湖泊,他不拘一格,拥抱一切,他,是“上帝的眼泪”。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如果有人问我,青海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天空。如果他继续问,最美的天空在哪看,我的回答是,茶卡盐湖。

走进茶卡盐湖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好几座巨大的盐雕。每一座盐雕都对应着一些传说,或是故事,这可能是为了在这个纯自然景点里添上一些文化气息吧。盐雕旁是几个小小的盐湖,一大群人围在那拍照。我望了一眼那人工围起来的几个小湖,满是失望。以为这就是核心景区,既然来了一遭,便不想败兴而归,于是我们也在这块拍了好久的照片作为留念。在我们都劳累后,转过一座盐雕,才发现那边还有向远方延伸的路。那边的湖面上,有一个个小红点。我们这时才知道,真正的茶卡盐湖,还在前方。

到了核心景区后,发现是可以下湖拍照的,同行的女生又来了兴致。我本次游山玩水,自然乐此不疲。下到湖中,终于知道那些小红点其实是一个个红裙子,在这“天空之境”下,倒影着极致的美丽。

茶卡盐湖让我想到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高原上的翡翠”——翡翠湖

要说青海给我的最大惊喜,则非翡翠湖莫属。这个尚未开发成景区的地方,本来我也只是想驻足看看,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然而一下车,眼前的美景让我眼前一亮。湖水呈白,绿,蓝三种颜色,从湖边渐变到湖中。蓝天白云和远方的雪山倒映湖中,山脚下的草地更是与湖水相得益彰。曾经听闻九寨沟的水美不胜收,可惜了我一直没能去看。而这次来青海,翡翠湖的水,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水。它终将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日落的遗址”——阳关

前几天一直在游览自然景观,一直到阳关,我们一行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人文景观。

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阳关大道自古作为发财道的象征流传开来。王维的一首渭城曲,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让阳关变得家喻户晓。

阳关是在汉武帝年间建设的。当年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回河西。汉王朝在河西走廊一带设四郡,置两关。这两关,便是玉门关和阳关了。因为玉门关在北,阳关在南,故命名阳关。当年玉门关主要用来防御北方匈奴,而阳关则是防御今青海一带的羌人。由于羌人相比于汉人实力很弱,也不敢主动挑衅汉人。于是阳关相比玉门关就太平很多。丝绸之路开通后,汉人去西域做生意,大多出阳关走南线到如今新疆的喀什。因为汉人做生意发财,故尔阳关道喻为发财道。

如今的阳关景区,基本上都是在古阳关遗址上修建的。里面建了一些古代兵营,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守卫们的军旅生活。其实来人文景点,旨在了解一段历史,一段文化。阳关带我走进了当年强大的汉王朝,走进了茫茫大漠里的战场厮杀。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千年的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

说实话,此次的大环线游玩,我实则为莫高窟而来。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爱好者,对敦煌莫高窟又怎会没有执念。这次来到莫高窟,来到这“大漠中的美术馆”,“断崖上的博物馆”,虽然只进入了寥寥数个洞窟,我也是心满意足了。

莫高窟最早起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历经一千多年多个朝代不停的开凿,才有了如今的敦煌莫高窟。如今莫高窟共保存有大大小小775个洞窟,跨度从十六国一直到明朝,明嘉靖年间嘉峪关失守,导致敦煌就此没落。

敦煌莫高窟第17号洞窟,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现在里面只剩下一尊佛像。每每想到当年藏经洞的遭遇,就不禁痛心疾首。藏经洞里面价值最高,最精致的文物,全都流到了国外。中国文化的宝藏,中国竟然没有能力保存。万幸这些经卷文物,在各国的博物馆里收藏,也都留存于世。

莫高窟最出名的并非佛像,而是墙上的壁画。每个朝代的壁画风格不同,正反应了每个时代的文化,这是书本上的记录比不了的。走进洞窟,听着导游讲解洞窟的历史,看着墙上的壁画,那数千年前壁画主人的形象便在脑海中缓缓铺开。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天的镜子,沙漠的眼”——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但我们所见的,还是最常见的黄沙。

可能是运气太好,当时我们进入景区后,天就开始飘起雨来。我们沿着埋在沙里的木梯爬上了一座沙山顶,雨越发大了。我们拍了些合照,就匆匆下山。尽管这样,我们也被瓢泼的大雨淋的全身湿透。下到山脚就是月牙泉,这个沙漠第一泉并没有想象那般有意境,可能是太像月牙的缘故吧,看起来就像人工挖的一样。但它孕育在这茫茫沙山中,也是很难得了。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人说我们经历了敦煌半年的雨量。作为旅游者,也就来这么一次,敦煌在我心中是个多雨的城市没错了。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如今的嘉峪关景区,其实同阳关景区一样,更多的传达一种情怀。明朝的城关早已成为废墟,如今的城楼是清朝光绪年重新修葺的。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仿佛见到万千敌军踏着茫茫黄尘而来……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金红的外衣”——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张掖的意思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分布于方圆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带,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而张掖独特的七彩丹霞,更成为了丹霞地貌的一张名片。

进入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还要坐大巴车前往核心景点。每一个观景台,都有着独特的风光,虽然七彩丹霞地貌都差不多样,但因为实在太美的缘故,还是使得我游玩所有景点仍然依依不舍,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我实在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也有这般想象力,雕琢出这般的美景。可能任何的文字在这样的美景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真正去了感受一下,才能体会得到吧。

游记——青海甘肃大环线

此次的环线游玩,一行人还有一些难忘的事。比如第一天从青海湖景区出来就遇到了冰雹,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遇到冰雹。还有从阳关往敦煌的途中,我们遇到了沙尘暴,自然也是第一次。在敦煌的一晚我们选择了露营,体验了沙漠摩托和滑沙的乐趣,也是令人十分难忘的。

这次游玩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景点,比如南八仙,祁连大草原等,但有些只是路过,也就没详细写了。旅游确实是件有意义的事,拓宽了眼界,感受了祖国山河之美。对于旅游爱好者们来说,真正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