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社交恐惧的四类原因
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一起来思考,哪些因素会让人产生社交恐惧呢?
(一)害怕遭到拒绝及因此产生的羞耻感
有些时候,一些人瞻前顾后、不愿意主动的原因是他们害怕来自对方或环境的拒绝及恶意。所以,除非是别无他法,否则他们能不主动就不主动,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求助于人,避免各种社交可能。
这类恐惧的前提假设是:他人会拒绝我,或他们会恶意相迎。而“自己可能是不受欢迎的”这种假设的心理基础,正是自卑的根源。正是因为带着这样的认知,他们害怕被拒绝或被恶意地对待,所以内心产生了羞耻感,于是出现了退缩或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社交这两种行为表现。
(二)害怕表现不完美及因此产生的焦虑感
除了害怕遭到拒绝外,第二类因素是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够完美。
因为时刻担心自己的表现,这类人在社交中常常感到紧张和手足无措。他们担心自己的各个方面:自己的仪态是否得体、表现是否礼貌,或是用词是否恰当……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担心和顾虑,而由于担心表现得不够完美而引发的焦虑感,会让他们小心翼翼、惴惴不安。
同样有一个认知假设存在于他们脑中,那就是“我必须保持完美”。由于僵化地保持着这个信念,他们要求自己必须时刻以最好的状态示人,而这种要求会让他们长期处于紧绷和应激状态中。于是,他们便会刻意地回避一些场合,以此来缓解紧绷感,得以放松。
这类自卑通常源于对自我的不接纳。他们由衷地相信,不完美的自己不会被他人和环境接纳,因此他们一贯地、强迫性地要求自己必须完美。
(三)害怕负面评价及因此产生的愤怒感
第三类因素是害怕负面评价。
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自己表达了一些观点或是做了某些事情之后,等待你的是那些令人难受、难堪的负面评价,你还愿意去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吗?
趋利避害,是我们自然的选择。所以,“有人会评判、批评、指责我”的这种认知,会让一些个体产生回避行为。由于太过担心他人会随意地评价自己,因此他们会选择不去参与社交场景,尽量少接触他人以规避负面评价。而“不中听”的评 价,又常常会引发愤怒情绪。因此,当无法掌控别人的评价,又难以消除评价带来的愤怒情绪时,他们便会更努力地逃离社交。
(四)害怕被看到缺点及因此产生的贬低感
还有一类恐惧社交的人,他们不愿或不敢社交的原因是害怕那种被人盯着看的 完美。一切
感觉。因为在他们的感受中,他们感觉自己赤裸地暴露在他人面前和环境之中,别人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地不自在,并产生强烈的被贬低感。
在日常的交往中,这类人特别担心有人关注自己。如果让他们上台做演讲,那简直就是戳中了他们的命门。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可能有一段被过度关注缺点、被取笑或贬低的创伤遭遇,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发展出了一种不愿社交的行为表现。
将过往创伤性的贬低感与当下社交的预期相混淆是这类行为的诱因:“别人会因为我的缺点而看不起或者取笑我”是他们的自我认知,而这种自我认知带来的自我贬低感,是让他们极其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