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人文历史心血来潮

酱香通鉴|贾谊的《治安策》道出了“外儒内法”的千古统治秘术

2018-06-05  本文已影响53人  衣赐履

衣赐履按:昨天,我们简单介绍了贾谊的生平,我喻其为“政治天才”,结果这个天才倍受排挤,从朝廷下放到长沙国,又从长沙改迁到梁国,三十三岁就死了,这是神马政治天才嘛!今天,摆一摆贾谊的政见,是不是天才,大家自行评判。

【怎么看都觉得这个贾谊太老,呵呵】

前174年,梁国(首府定陶,山东省定陶县)太傅贾谊向文帝刘恒上书,就是著名的《治安策》,本年,贾谊二十七岁。

衣赐履说:《治安策》很长,谈了N个问题,指出了国家不安定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对策思路。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皇权统治提供参照,显然,他本人对《治安策》非常认可,居然全文引用(《治安策》流传到宋已经残缺,我们现在看到的都不是全本)。文章太长,我自己看睡着了好几回,我们不读那么多,就读第一部分。

《治安策》摘

我认为,如今的天下大势,应该为之痛哭的,有一项;应该为之流泪的,有两项;应该为之长叹的,有六项。至于其他应该担心的事情,太多了,写不下,就不多说了。那些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可以放心睡大觉了。可是我不这么认为。那些说天下已经安定大治的人,不是愚蠢无知,就是阿谀逢迎,他们根本闹不清治乱大体。有人抱来火种放在柴堆下面,自己睡在柴堆之上,因为火还没有燃烧起来,他们便睡得安心踏实。现在国家的情况,与在火堆上睡觉没什么不同啊!陛下请听我细细道来。

衣赐履说:一上来就一哭二涕六叹息,忧国之情跃然。我们只讲“一哭”,告诫刘恒,不要以为天下太平,你就可以安心睡大觉了,危机四伏啊。

如果我提出的治世方法,让陛下精神痛苦、身体疲惫,一点娱乐休闲的时间都没有,那您就不要采纳。使用我的方法,您马照跑,舞照跳,酒照喝,妞儿照泡,完全和现在一样,却可以让各封国遵守法规,远离战火,匈奴归顺,百姓安定,陛下您生为英明的皇帝,死为英明的神灵,美名佳誉永垂青史,使您的顾成庙被尊称为太宗庙(柏杨先生注:皇帝活着时,都要给自己掘一座坟和盖一座庙,刘恒给自己盖的庙叫顾成庙,皇帝死后,该庙就成为该皇帝的祭庙。皇帝死得越多,祭庙就越多,不得不为它起一个名字,就叫“庙号”,开创基业的皇帝称“高祖”、“太祖”。以后的皇帝,则一律称“宗”,而以“高宗”、“太宗”,最为尊贵。衣赐履注:刘恒死后,庙号就是“太宗”),得以上配太祖庙(刘邦庙),与大汉天下永存,创设准则,标立纪纲,成为万世的法度。即便是后世出现了愚鲁、幼稚、不成才的子孙,王朝也将安如泰山。凭陛下的精明练达,再使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能够辅佐您,要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困难。

衣赐履说:下面,要入正题了。

封国过于强大,跟中央之间,一定发生猜忌。上疑下,动刑用兵,则下遭殃;下疑上,就会对抗,上面就会忧虑他会不会背叛。这实在不是上下互相保全之道。近来,您的亲弟弟(淮南王刘长,详见拙文《淮南王刘长为啥被活活饿死?》),图谋称为东帝;您的亲侄子(济北王刘兴居,详见拙文《周勃跨出监狱大门,感叹道,原来狱吏这么威风》),起兵造反;最近,又有人检举吴王刘濞(读如必,刘邦的侄子,本年四十出头,事实上,二十年后,前154年,西汉发生七国之乱,牵头儿的就是这位爷)图谋不轨。现在陛下正当壮年,朝政没有过失,恩德有加,他们还做出这般事情;更何况有些封国的权势和力量,十倍大过他们!

衣赐履说:严正指出,封国强大,必生祸乱。

然而,现在天下却基本安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那些强大封国的亲王,现在还都是毛孩子,还在玩儿撒尿和泥,朝廷所任命的封国太傅和宰相,还能对付得了他们。再过几年,亲王们长大了,血气方刚,说一不二,有想法了,封国的太傅、宰相们,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了,要么称病辞职,要么被扫地走人,封国内部,县丞、县尉以上的官员都是亲王所安置的私人党羽,到时,他们就成了下一个淮南王刘长,下一个济北王刘兴居啊!那时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就算是尧、舜在世,也无能为力啊!

衣赐履说:精彩!以前我们也讲过,封国的太傅、宰相,由朝廷任命,目的一方面是辅佐亲王治理封国,另一方面也有替朝廷监视控制封国的责任。所以,常会出现封国宰相与亲王意见不一的情况。淮南王刘长在被流放之前,就曾上书刘恒,要求自己任命封国宰相,刘恒虽然答应,但大为不满(详见拙文《淮南王刘长为啥被活活饿死?》)。后面七国之乱时,刘长的儿子刘安(也被封为淮南王,比他爹有名,发明过豆腐,编著过《淮南子》)准备参与,就是被淮南国宰相给拦住的。太傅、宰相以下的官员,都由亲王直接任命,故贾谊说,他们都是亲王的私人党羽。

黄帝说,中午的阳光,可以晒东西;手握利刃,就可以割肉。现在如果按照这一原则行事,要保全臣子、安定君主很容易做到;如果不早采取措施,等到骨肉之情被毁,再去诛杀他们,难道与秦朝末年君臣兄弟相互残杀有什么不同吗(指胡亥即皇帝位后,残杀兄弟姐妹和宗室大臣)?那些自恃强大而谋反的异姓诸侯王,朝廷侥幸战胜了他们。如果不改变异姓王之所以能够造反的客观条件,同姓王(刘姓)也会图谋叛乱,这简直就是明摆着的事儿啊!灾难巨变,不知道何时爆发,英明如陛下您,都不能解决,后世又能如何?

衣赐履说:以前讲过,刘邦时期,封了八个异姓王,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子张敖)、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齐王(楚王、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和燕王卢绾,除了吴芮尚在,其他七个中,五个被诛,一个被贬(张敖),一个逃亡(卢绾,后来死在匈奴),理由是谋反,或者参与谋反,或者可能谋反,或者害怕被怀疑谋反于是干脆谋反,总之,就是谋反。如今,除了长沙王之外,没有异姓王了,所有诸侯王,全都姓刘。然而,姓刘就稳当了吗?就不谋反了吗?且让我们继续看贾谊是怎么说的。

这几年,我对大汉立国以来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发现,谁势力大,谁先造反。而长沙国只有二万五千户百姓,在高祖封立的诸王中,吴芮功劳最小,但是,他的封国保存最完整,势力最弱小,但却最忠心。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吴芮的人品比其他人更好,最主要是长沙国地小势弱这个客观形势,使他不得不忠心耿耿。我们假设,当初高祖给樊哙、郦商、周勃、灌婴这帮人都封王(这几个老革命都是第一批十八侯里的),那么,到今天很可能都已经消灭了;假若让韩信、彭越一类人物,封个侯爵而安居,他们得以保全至今,也不是不可能的。

衣赐履说:两千多年前的贾谊,写这篇东西时,虚岁才二十七啊!不服行吗?一针见血指出,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没有谋反的,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造反而已!前面提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后面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了。

弄清楚了上面这些情况,要使天下安定,我们就有办法了:要想使这帮大王们都忠于朝廷,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都像长沙王那样国小势弱;要想使臣子不被诛杀剁成肉酱(彭越被剁成肉酱,分给各诸侯王品尝,吓得英布造反了),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都像樊哙、郦商等人那样,封个侯,过个好日子就行啦;要想使天下长治久安,最好的方法是分封许多诸侯王国而削减每个王国的实际力量。权力小,就容易用法令和礼教约束;地盘小,就可以消灭野心。使中央和封国之间,如同身躯指挥手臂,手臂指挥手指,不能不听号令,诸侯王不敢产生异心,大家众星捧月,共同侍奉天子。

因此,我建议,分割大的封国,齐国、赵国、楚国,各自再分封若干国,使刘肥(齐王,刘邦儿子)、刘友(赵王,刘邦儿子)、刘交(楚王,刘邦弟弟)的子孙,依照顺序,各分父、祖的土地,直到不能再分为止。分割封国多但子孙不够用的,先把小封国建起来,封君的位子先空着,等有了子孙之后,再让他们补缺。

这些封国的每一寸土地,地面上的每一个百姓,天子都不贪图他们的,这样做只是为了实现天下大治而已。如果做到这些,就是让婴儿做皇帝也会安宁无事,甚至于皇帝去世,只留下遗腹之子,群臣对先帝的衣物朝拜,天下也不会发生动乱。当世大治,后代称颂,陛下您怕什么,不肯这样?

当前的天下,就像是一个人得了脚肿病一样,一只小腿几乎与腰一样粗,一个脚趾几乎与大腿一样粗(指封国太大,对皇权形成掣肘),平常屈趾伸腰都做不到,一两个脚趾疼痛,全身跟着哆嗦。错过时机不加医治,最终会成为无法医治的绝症,哪怕扁鹊在世,也是毛用没有啊。还有,现在不仅仅是浮肿,还得了脚掌外翻的怪病。楚王刘交的儿子(刘郢客),是陛下的堂弟,可现在的楚王刘戊,却是陛下堂弟的儿子了;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襄),是陛下的亲侄子,现任齐王刘则,却是陛下侄子的儿子了。与陛下血缘很亲近的人,有的还没有被封立为王,以稳定天下,而那些与陛下血缘越来越疏远的人,有的却已大权在握,对天子的威胁已经形成。所以我才说国家形势之险恶,不仅仅如同人得了浮肿一样,还遭受着脚掌外翻的怪病(所谓脚掌外翻,即指血缘已经离皇室正朔很远,几乎等同于外姓了。其实,亲儿子、亲兄弟就不谋反了?贾谊不说罢了)。

我所说应该为之痛哭的,就是指这个。

刘恒没有采纳。

衣赐履说:西汉王朝初,封国过于强大,贾谊早就看出是灾祸之源,不但指出它的危险,更提出具体,也是唯一可行的建议——在稍后,西汉政府便完全依照贾谊的建议实行,那就是,把亲王的儿子群,全部分封,用他自己的骨肉,削弱他自己的国土,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欢天喜地。贾谊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可惜他遇到的不是刘邦,而是刘恒。

我们以前讲过,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既有封国,也有郡县。秦行郡县,汉行郡国,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是,刘邦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不采取建国封王的策略,根本不可能成功,封王本身是被迫的,是权宜之计。随着这一制度的延续,刘邦等人意识到异姓王对皇权的威胁,因此,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除了长沙王吴芮之外,异姓王都被翦除了。然而,刘姓王就不会出问题吗?贾谊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有了这篇《治安策》,意思是告诉刘恒,千万别以为你们刘家的人当王,天下就安定了,没有那回事儿,现在,那些和你疏远的王,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所以你要及时阻止这个趋势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皇族谋反,历代皆然。我以为,在贾谊内心,一定是支持郡县制的,只不过,就当时的实际情况,如果今天实行郡县制,不用等到明天,所有封国都会造反。既然无法废除封国,那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出更多的封国,以不断分封来削弱强国,达到封国无力谋反的目的。刘恒不能采纳,自有他的原因,但贾谊的对策,的确高妙。

我们说,贾谊的政见是天才的,但政治理念先进高超,不等于其本人能够在宦海中畅游,治国方略和官场求存,基本上是两码子事。我感觉,贾谊和韩非可能是一路人,政见独到而犀利,看问题入木十二分,但混在官场,韩非一定不如李斯,韩非的思想,恐怕由嬴政和李斯来执行,比其本人来得更为有效。

另,我为什么说贾谊道出了“外儒内法”的千古统治秘术?《治安策》分为一哭、二涕、六叹,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劝谏刘恒要强调礼教、仁政,培养官员百姓的廉耻之心的,基本上就是以儒家思想来治国。然而,贾谊最重视的“一哭”,讲的是国家不稳定的原因在于封国力量太大,所以必须削弱之,并没有讲要教育亲王们正直、知耻、仁德、守礼,要对皇上忠心,半个字都没讲。为什么?因为,贾谊知道,那个没用啊!对亲王们,只能用权术制约,不能靠仁德感化。贾谊说,长沙王最忠诚,那是因为他品德好吗?不是!是他没有能力造反!

维护皇权,内核在权术,外围讲仁德,岂不是“外儒内法”?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