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哲

第一性原理

2017-12-07  本文已影响8人  韩同志

现象的底部有不变的本体,所谓非连续创新,那个非连续的本质是——

本体的非连续,是本体的分离与重组

这才构成了“非连续”的全部内涵。

你所看到的现象的非连续,并不是我们所定义的“非连续”,我们所定义的“非连续”是——

底层认知的非连续

同一个曲线之内,不需要考虑底层认知,可以在现象层面用归纳法来预测未来。这种方式效率最高。在同一个S曲线之内,用归纳法效率最高。

但是,当曲线变化的时候,归纳法失效。这时候必须也只能用另外一个推理方式,叫——

演绎法

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

所谓演绎法,就是——

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经典的三段论:

所有的人都会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的

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

归纳法的特征

即使前提正确,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正确。

演绎法的特征

如果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一定正确。

归纳法着眼于结论,善于回答问题。
演绎法着眼于前提,善于提问。

只有提问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所以,只有演绎法才能获得新的知识。

演绎推理,是从前一个前提往外推,那么你如何保证结论一定是真实的呢?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的前提一定是真实的。

那你如何保证前提一定是真实的呢?

你这个前提来自于一个更之前的一个三段论的结果,往前推,是另外一个更好链条的演绎推导出的一个结论。

你是怎么能保证它就是真实的呢?

他是另外一个三段论的推理,只要前面的三段论的前提正确,他就一定成立。

但是,你不能无限的往前推。

所以,从逻辑上讲,你不能无限的倒推。你最初一定得有一个起点,我们把它叫——

元起点

是一个自确定的,这一点不需要别人来证明,他一定是自确定的。有这样一个元起点,以这个元起点为基础往后推,自然后边都是正确的,这个元起点就是——

第一性原理

找到第一性原理,它本身不需要证明,它就是真实的。以它为基础往后推,当然就是对的了。

所以,我们说,你寻找新的曲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往下挖,挖到那个第一性原理,你自然就过去了,

第一性原理的倡导者是亚里士多德,他提出:

在所有的系统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找到第一性原理之后,你在它的基础上往后推,你就能保证都是真实的。

第一性原理的意义:

如果能找到第一性原理,那它就能超越因果律,成为第一因。

如果我们在现象上讨论问题,一定是多个因果分析:A决定B,B决定C,C又决定A,循环因果。

在现象层面讨论问题,多因果分析一定找不到确切答案。

所以,哲学家建议,一定去回找第一因。

第一因在这个逻辑上,它本身一定是不动的。

宇宙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其它运动产生的,而这个运动又是由另外的运动把它产生的,但是你不能无限的倒推啊,就得有一个不动的那个东西作为所有运动的第一因。

牛顿想明白万有引力,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在转,但是他想不明白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于是他把上帝作为第一推动力,这个思维方式就是第一因。

所有的运动的最开始,应该有一个不动的东西,找到不动的那个东西,所有的运动就解决了。

第一因,不仅是第一因,它还是唯一因。

它和其它现象不再是因果关系,它是不动的,当找到唯一因,也就找到了第一因。

其它所有的现象都是唯一因的展现,而不是它推导出来的。

这个时候,就从哲学上,逻辑上,从横向的因果关系变成纵向的唯一因。

第一因,必须是抽象的,才能超越所有的现象。

第一因,必须是抽象的,才能在所有的现象里面去应用。

牛顿的万有引力,是抽象的,是几个数学公式,数学是完全抽象的,所以是完全可以在现象里应用的。

尽可能的往下挖的深一点……

什么是经典的书?

经典的书,就是在论证第一因。找到第一因之后,什么都可以理解。

伟大的著作都在试图论证第一性原理:

《人类简史》:虚构的故事
《经济发展理论》:创业家创新
《国富论》:看不见的手
《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这些绝不是某个人创业成功了或者失败了,把自己成功的故事或者失败的故事,拿出来讲给你听,那是归纳法,是具象的东西,没有往下去挖。

第一因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思想家擅长具象思维、类比思维,而不是在逻辑上推导。这与象形文字长期思维训练密不可分,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

西方用拼音文字,概念虽然丧失了,但有了逻辑训练。

中国人是“操作上的试错法”,实践操作再先,理论总结在后。

西方人是“逻辑上的试错法”,先有逻辑建模,实践检验在后。在逻辑上一旦导通,触类旁通,与此相关的所有问题,立即全部化解。

哲学和科学是一个假设性的东西在前面,然后是证明。

西方文化就四个字:

假设与证明

假设在先,证明在后。

而我们是证明在先,理论在后,是操作上的试错法。

举例:托勒密与张衡的地心说

张衡是具象的地球仪,托勒密是抽象的数学模型。

抽象的好处是可以继续往下推。

具象的坏处是你不能往下导。

中国人相信眼见为实,身边的人,具体的案例,尤其是成功的故事,对我们影响远远胜于第一性原理。

当第一性原理遇到具体情况,立即崩溃。

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是道理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你在工作学习中,你是在学道理还是在学现象?

就算你想掌握道理,你是否找到的是第一性原理?

即使你找到第一性原理,当原理和现象相冲突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

所有有效的学习,一定是要学习背后的道理。

第一,所谓的道理是分层次的,现象层面构建因果关系的这个道理,的确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往下去挖,找到第一因,如果找不到第一因,听表面的道理当然没有用。

第二,即使你找到了下面的第一性原理,当你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三人就成虎,你立刻就把第一因丢掉了,你听你身边的人具象的冲击了。

所以,不是道理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是理念、是简一率、是第一因。

第一性原理不是什么?

不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不是企业文化、不是你公司的口号。

第一性原理一定要跨学科地学习,深入思考才能找出来的。

第一性原理为什么那么难掌握?

因为我们中国人从小的思维是具象的记忆文化,我们总是喜欢找到一个具象的东西来代表一切。

第一性原理是自确定的元起点,是所有其他逻辑模型的基石原理,找到第一性原理,也就找到了钥匙。

古希腊哲学家为什么这么牛?

①对现象总是寻找合乎理性的解释,而不是将其简单归于上帝或其它超自然物。

②致力于探索一个终极原因或要素,第一因或者唯一因,所有其它的事情就都推导出来了。

归纳法思维的大坑是,不连续性。

演绎法思维即第一性原理的大坑是,很难(或不能)找到一个必然为真的起点。

笛卡尔认为:

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彻底对自己的全部见解进行一次大扫除。”

我们把许多错误见解,当作真理接受下来,这些知识都是非常可疑的。

就像你有一筐苹果,里面有好的也有烂的,你怎么把烂的都挑出来?答案是把整筐苹果都倒出来,再把好苹果一个一个捡回去。换句话说,就是把自己所有的思想都清空,再把你证明过的思想再装回脑袋。

现象之间是不连续的,你凭什么过去?今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凭什么明天太阳依然从东方升起?凭什么?

追问!追问!不断追问!

其实你凭的是一种联想,一种心理假设,没有依据。换句话说,我们做的大多数的决定、判断、预测,全都没有依据。

我们如果不能对自己的东西,产生深刻的怀疑,你就不能往下去挖,挖不下去的话,永远是肤浅的。

今天所有的理论,只有两个基石假设:

①非连续性
②组合进化

推理过程:

1.不连续是现象的本质

连续只是假象

2.人类只能生存在连续性假设之上

所有的认知革命,都是在现象底层构建连续性的假设,我们生活在思想家为我们建构的思想管道之上,而不是客观世界。

3.连续性假设一旦建立,就无法自我突破

这是思维天然的遮蔽性,这跟思维的内容无关,跟思维的结构有关。你再努力,再聪明,没办法。

内容是在结构的规定性里运转,你可以改变里面的内容,但是这个结构你改变不了,我们永远都是自己底层思维的囚徒。

4·现象背后有不变的本体,本体的分离与重组,成为桥接非连续现象的载体

把我们的角度从横向现象之间的因果,变为纵向与本体之间的东西,不要从上面过渡,要从下面过渡,怎么过渡呢,叫组合进化,这就是本体的分离与重组。

结论:

创新,即桥接不连续性的组合方式进化,是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