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

2022-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忻玥

很喜欢一段话:救一个人,要先救他的思维;教一个人,要教他改变心态;帮一个人,要帮他养成良好习惯;助一个人,要助他自己做完事情

皆因在乎

五年前,我就把这段话发到了朋友圈,当时也是无比震撼,把它作为座右铭实践的这么多年里,在面对外人时确实无比凑效,对人对己都能做到局外生智,但到了亲人这里就失灵了。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游戏问题时,我会很容易失控,也就做不到以身作则,我把它归结为“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以爱之名

事后反思,又觉得自己家里家外表里不一,是不是有点虚伪?上下求索后有了定论:在外是角色扮演,因为完全不用为其后续发展负责,总能局外生智,很容易做到“说该说的,做该做的”;在家是本色出演,情之深责之切,比较容易情绪失控,而”说想说的,做想做的”,都是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痛则通

可就是这么一份”深情”,依然没能让孩子放下手机。我陷入沉思,百思不得其解,不禁向孩子发问:”为什么妈妈如此用心,可就是感动不了你?我就不明白了,妈妈怎么还不如一款游戏?” “你不理解我,你给不了我想要的,而游戏可以” “不理解?你因为成绩受挫而郁郁寡欢,因为求而不得而退缩。我知道你急需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你很想找回自己的高光时刻。而要实现这些,游戏是你唯一的绊脚石,所以我才那么大费周章的想尽一切办法围追堵截,你说我不理解你?这难道不叫理解?” “你不懂” “我还真是不懂,你告诉我怎么懂?”  “痛则通”,我哑然了。

是言行不一,还是双标?

“痛则通”?什么意思?他想干什么?这更让我坐卧不安了。和老师沟通,反应的情况和我在家看到的如出一辙,人际关系OK,学习状态良好,怎么在我眼里就那么不堪了呢?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不禁又是一番自我检讨......。

爱的前提是懂

直到经由阿莲老师引领,结识了王院长,我悟了:我们都是肉身凡胎,有几个能做到言行合一?成人尚且如此,又怎么能指望一个孩子自觉自律?至少孩子表里如一,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分明就是自己双标,分明是自己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也是在那一刻起,我理解了孩子口中的“痛”,明白了孩子所谓的“懂”。是啊!我都不了解孩子谈何理解?又怎么会懂?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爱的有多么任性,多么自私。

明白这一切后,怕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抓住教育时机,真诚地向孩子分享了学习前后的心理变化和真实感受。庆幸的是,孩比我更了解自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感受到了我的爱,居然能理解并包容我过往的所有一切。

给分享完他的学习计划后,只提了一个要求:放手。并无比感概地说“这位老师可以,可以,牛逼!都能让你改变” “我现在说得可对?” “对啊” “你早知道咋不告诉我,害的咱们痛苦的走了那么长一段弯路?” “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连一头牛的力量都没有,还能撼动你?”......唉!果真是“痛则通”。

成长可以提速,底层逻辑则需稳打稳扎

被院长点通任督二脉后,听话照做的进行了为期俩月的浸泡式学习,清晰了自我,清晰了很多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只会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依然会“旧病”复发,很容易会第一时间为自己开解:生起起来,谁能理智?病在谁身上谁知道疼。

1.谁疼谁吃药

但话又说回来,自己疼非要孩子吃药能医好病?后来从崔胜杰老师那学到“有效大于正确”,很受启发。从此改道,走在为自己寻医问柳的康庄大道上。

2.劲往一处使

 每每读到阿莲老师的文章,都会不由得想起“静能生慧”一词,可自己就是做不到,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绪带动,火爆脾气一点就着。情不自禁地感叹”阿莲老师,我要有你1/3的耐心和智慧,也得忘乎所以的大贺三天”。阿莲老师的每次回应都很走心,她说”你光想跳级会行,都是一点点进步的!”,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急功近利,不禁反问自己“和孩子的每次分歧都源于游戏,每次的束缚与管控都是为了解决游戏问题,我为什么非要和孩子在游戏上死磕到底?”。

思索过程中,忆起了海勇老师说的“用输出倒逼输入”,那就坚持写,写的过程中想起了院长说的“说对方想听的,而非自己想说的;做自己该做的而非想做的;给对方所需的,而非自己想给的”;想起了院长说的“三我理论”;悟懂了院长说的“劲往一处使”,清楚了和孩子沟而不通的症结所在,找到了自身问题的根源。

3.重装我的大脑系统

往后余生,着力打造自己。拆掉思维里的墙,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大量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成长日记

1.进步点:认清并接纳了自己,知错认错纠错。

2.提升点:继续修行,不再因为游戏和孩子死磕到底。

打破自我,重新出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