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会生活——读书笔记(一)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老涓
生活之美,皆在细处

生活,本身是一门课题,

有时候好运是可以自己修炼而来的。

愿你在生活的微光中,

看到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己。

我到树林里去,我想用心地生活,

我想深刻地活着,吸收生命所有的精华……

彻底击溃任何的分心。

不要到濒临死亡之刻,

才发现我从来没有活过。

亲手照顾的生活,亲手做的一餐一饭,有一种平实稳固的味道,经得起细细咀嚼,值得我们用心领会。

愿你自己动手,亲自烹煮食物,不是以追求时尚为目的,而是以自己对生活的掌握出发,能从长计议地经营每一餐。

做一个懂得珍惜物用情感的生活者。

我们需要的生活建言也是这样——应该具体到足以激发修正的意图,而努力也真正被公平地看见并欣赏。

在不同的生命体中,经验深浅的意见沟通就是这样地进行着互助;没有人能修改我们的人生,但他们可以告诉我们该如何进行调整。

更简单、更生命化的说明——

经验是可贵的,而生活是值得修改的。

每一份后果与影响,最终都来自自己的选择。

对于“舍弃”,这二十年来我领会最多的是,

我应该从“不取”做起,而不是从“拥有中丢弃”。

我要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敏感,让“满足”能不断充满我的内心。

生命中真正持续的是成长,真正不变的就是变化。

但面对任何变化,永远不要先心怀恐惧。

一个人真正感受到安全就是这样接受现在、切切实实活在此时此刻的当下。

我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保有心境的平稳。

盼望我的目光专注,意念单纯,生活有目标,帮助我尽全力完成所有任务。

在限制中,生活还是有更美好的可能。

每个人手上都拥有一份完整的“自主”,

——我们与岁月计时的重新开始。

付出是最踏实的生活教育,

一个愿意付出的人最容易体会他人的付出,

这是经验的转移与累积,

自然而然形成的价值确认。

懂得付出意义的人,心不会悬在半空中。

我们的复杂绝不是来自外在的多元,

而是失去对于生活价值的共识。

一个少了坚强信念维系的世界,

必然会不断复制忧虑,

使生活产生复杂的外表与内在。

我极力维护生活里的安静。

安静生活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节约的生活方式。

安静使我能认真思考,能缩短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能转化面临的各种问题。

最重要的是,安静使我拥有一种做任何事情都专心的力量。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园丁,栽种为要有丰实的收获,但栽种的汗水与苦心却也是不可错过的快乐体会。

我希望自己看待生活的心情,

能越来越像个合情合理的人——

不只能为发生在我身上幸运的事而喜悦,

也不忘记那些不顺利所带来的历练与成长。

如果我也想要过充满恩典的生活,必须更了解“感谢”的真意:我们不是因为得到了心里希望的事物,或看到他人的难处,才想起感谢;我们应该单只为自己“已经”拥有的平安与快乐,就时常谢恩。

心怀感谢时,人通常形于外的是“接受”。

以自然的心,接受所处的景况与环境的相与。

有目标的付出,就不会耗尽一个人的才智。

付出的本质应是如此:

在消耗的同时便获得了更新。

一个人的付出可以有更多样的意义:

透过对长辈的尊敬与喜悦的生活服务,我更广意地表达了对伴侣的爱意;

透过对孩子的细腻照顾我可以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并建立亲子之间细密的沟通管道。

虽然每一天的付出都呈现出表面的辛劳,但生活的内里却开始累积惊人的力量——我自信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能力可以改变现况,改变一个原本不够美好或不够愉快的环境与气氛。

这种力量有时就被外在的眼光称为“创造”,而这应该是女性的权利与期望。

真实的自我不在感觉的境界里面,

而在理性的生活里。

我们无法直接去学习一个人的“热情”。

因为热情是经验,是透过付出而得来的一种喜悦情绪。如果有人要学习他人的热情,学到的只不过是“热情的外表”。

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一个热情的人他具体的行动,也就是他在付出时所采取的有效方法,在那些方法当中,我们才能了解热情的理由。

每个人都可以用眼光来改变对限制的看法。

牢笼的挣脱有时并不在用力撑开出口的框限,而是适时地侧身——缩小原本不需如此巨大的自我。我们可以在笼内定睛于困扰自己的栏架,也可以从栏与栏的当中眺望远处。

其实仔细想想,现代生活中的许多灾难不正是因为我们舍近求远的结果吗?

我们舍弃现在,去追求遥远的未来;

忽略自己的所在地,望向其他的地方;

着眼于辽阔的大众,却看不到基本的个体。

不管有多少说法用来描述“眼光”,我最喜欢的是杨绛先生形容钱锺书先生的“好眼光”——她只用了简单的两句话就使我完全体会了其中的意义——“锺书总是能一眼就看到全部,又从当中挑出最好。”

一眼而见全局是我们多数人所没有的能力,更何况从当中挑出最好。

这是不同的两种自我教育。

生活的自在是正确眼光的视野所及,敞开心眼的同时,我们生活的意义也同时被开展:

原来价值并非苦苦相寻的收获,而是一眼看到平凡生活的全部,并用最好的颜色留下自己的感受。

我想那“最好”必定是早已存在的,只等着我们的钟情一瞥而后视它为珍宝。

如果我要愉快地与生活责任及生命的成长相处,就要顾及“需要的平衡”与“能力的平衡”。

耽溺于任何一种感受都会疏于对其他生活的照顾,于是“节制”就是维持平衡的一个基础。

而事实上因为节制,才衬托出拥有时刻的美丽——留白天地宽,留白日月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