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感,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转)
“曾经,我以为拼学历、拼能力就能许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直到生完孩子,婆婆空降到原本轻松温馨的小家,彻底打乱了以往轻松和谐的生活。
刚怀孕就计划是请育儿嫂的,但是老公却一直觉得,花这个钱还不如让婆婆来帮忙带孩子,一是自己家人,决无二心;二是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可以花在早教班啊口语班之类的,更有意义;三是婆婆单身多年,和我们住一起也有个照应。这样商量下来,我也觉得挑不出什么刺,就答应了。
但在我意料之外的是,婆婆有些强势的让我招架不住,比如插手于育儿的各种细节,悄悄给孩子吃老家的偏方补身体;在我面前总是倚老卖老,吩咐我做家务,却阻止自己的儿子做任何琐事;随意进入我的房间从不敲门,却丝毫不觉得侵犯了我的私人空间……为此我和老公之间的争执也越来越多,他觉得他妈培养他这么多年非常不容易,我们作为小辈应该多体谅孝敬,不该抓着细节不放,甚至指责我对婆婆的态度和对我妈也完全不一样,我也有很大的问题……”
一位未婚男同学忍不住在下面补刀:“让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人长期共处一室,真是人为把生活调整成了困难模式……”
极具亚洲特色的婆媳关系,其本质还是在于多数婆婆从来都不把自己当外人。
可能很多未婚的人会问:既然这样,每天都焦头烂额很痛苦,为什么不干脆分开?
2
成为妈妈之后,我们都有很多的无奈:
— “如果我辞职全职三年带娃,我不确定自己能够坦然面对365天柴米油盐又没有独立收入的日子。”
—“这年头保姆太贵还频频爆出虐童事件,不放心也不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
—“学区房又涨价了,身为妈妈,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具备更好的赚钱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生完儿子,婆婆笑容满面一脸满足,可是我就像是完成他们家传宗接代任务的一个工具,凡事都得靠边站,关键时刻老公的‘巨婴癌细胞’却迅速扩散,他们母子联手活生生把我一个文艺女青年逼成了河东狮。”
……
是啊,本来我们对婆婆应该是充满感恩的心的,毕竟如果没有她老人家的帮助,我们将会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
但是当婆婆真正踏进家门来帮忙带孩子,我们才发现,由于整个社会在快速进步,两代人在生活观念和习惯上何止是有代沟,简直就是鸿沟。婆婆们大多还停留在用经验和所谓的偏方把孩子拉扯大就行,而我们却已经在步步为营地计划着孩子未来十年的国际化成长方向;婆婆还以为媳妇是儿子的附属品,媳妇却早已大踏步迈进女权时代。
如果这时候再多一个经常神补刀的老公,那一切只能变得更糟。
起初,我们因为育儿理念和生活习惯差异,双方内心开始产生芥蒂。
慢慢的,我们发现越来越不想回家,一到家就是各种鸡毛蒜皮。
最后,我们痛苦地发现:婆婆仿佛成为自己内心一道过不去的坎,自己越来越像这个家的外人了。
3
结构式家庭治疗流派的鼻祖米纽钦的重要理论之一就是:大的家庭系统是由不同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系统都作为一个更大的系统的部分而存在,同时又包含更小的子系统。家庭边界就是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心理界限。
其实,婆婆踏进家门的第一天时,她心里也是没有标准的。两个年龄差几十岁的陌生女人,本来就有着完全不同的三观和生活习性。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就别把责任全部推到婆婆身上,自己也承担相应的、甚至是主要的养育责任,可能更容易形成一种良性的相处模式。
比如:工作日白天可以由婆婆帮忙照看孩子,但下班后和周末要自己多带孩子;比如孩子的养育、教育问题,最好一开始就跟婆婆进行沟通,争取统一阵线;比如遇到问题客客气气地告诉婆婆,自己的想法是怎样的,这样应该会对孩子和大家都好,希望得到她的体谅和支持……
那么在一次次有理有据有节的沟通过程中,将会慢慢形成一个合理、有序、有边界感的相处模式。
幸福的家庭大多遵循科学经营理念:家庭层级的核心是自己和配偶,次级才是自己的核心家庭与子女/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
对于婆婆,我们必须清楚:
感恩不等于放手。婆婆为我们分担带娃的压力,我们心怀感恩,再加上孝顺老公的劝导,于是,在面对一些意见不同时,我们很容易选择顺从。但时间久了,当婆婆习惯性地掌握家中大权,以为这个家自己是“皇太后”时,你突然提出,不能再听她的了,她会不解:“我这么辛苦,你以前还知道体谅我,现在孩子大了,你就这样对我了?”婆媳矛盾由此爆发。所以,养育孩子的主权,任何有关孩子成长的原则性问题的决定权,最好从一开始就掌控在自己手中。就像李小璐贾乃亮对待女儿甜馨一样,就算工作再忙、爸妈再积极帮忙带孩子,也依然尽可能地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而不是将责任和义务推给老人。
感恩不等于一味迁让和无原则妥协。比如婆婆坚持给孩子穿开档裤,悄悄给孩子的白开水里加糖,我们需要多找婆婆能接受的沟通方法,以柔克刚,目的还是要捍卫科学育儿的理念,这和感恩婆婆辛苦帮自己带孩子并无冲突。在一次次的坚持中,婆婆会慢慢认同你的理念,认识到孩子的版权归儿子和儿媳所有,这种难以插入其中的距离感和界限感,才是不动声色和婆婆达成和解的最佳方式。
界限感的建立需要老公的配合。电视剧《虎妈猫爸》里总是和稀泥的爸爸,就是一个错误的典范,遇到问题时,他习惯性游走在老妈和老婆之间不肯表明立场。如果他愿意和妻子一起与亲妈建立起界限感,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那么老人干预孩子上小学、买学区房等矛盾就不会被激化,夫妻俩也能平静美好地生活。
“谁的妈谁去沟通”,就算婆婆心里清楚这主意是你出的,但因为出自儿子之口,其副作用也会降低很多。
但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和老公逼自己一把,离开婆家或婉言谢绝婆婆的好意,自己全权承担带孩子责任吧。
说到底,适当的界限感,才是婆媳关系相处的根本要求。